近日,在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穩住農業基本盤,扎實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殷殷囑托、念茲在茲。每年豐收節,習近平總書記都會給廣大農民送上節日祝賀,親切問候傳向廣袤田野、凝聚奮進力量。不負囑托,奮斗豐收。在東北,農民提前檢修農機,爭分奪秒做好秋收準備;在皖北平原,田里已是一片金黃,豆莢顆粒飽滿,地方政府組織農民備好人力、物力,抓實抓細秋收各環節,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在海南三亞,種業科研人員正在為種業振興持續攻關,努力做到種源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糧食安全的主動權要牢牢抓在我們自己手中,一個個拼搏的身影,一幅幅田間地頭的好“豐”景,讓我們底氣十足。
農業穩,則天下安。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人口大國來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牢牢抓在手上,只有農業“金扁擔”越挑越穩,中國人的飯碗才會越端越牢。上半年,各地區各部門科學有效應對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夏糧產量達到2923億斤,居歷史第二高位,農業生產保持穩定。盡管從產量看,夏糧穩中略減,但仍處于較高水平,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接過夏收的“接力棒”,秋收開鐮,希望升騰。而作為一年糧食生產中的大頭,秋糧能否實現再豐收,將直接決定著一年糧食豐收大局。
共赴豐收好年景,唯有“勤勞+汗水”精心澆灌。今年,我國農業發展走過了一段艱辛路。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干旱……自然災害交織在一起,給各地糧食豐產豐收帶來較大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全力以赴穩面積、保產量,廣大農民勤耕耘、補改種,籽粒飽滿的玉米、壓彎枝頭的沉甸甸稻穗,都在傳遞著全年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的喜訊。
如今,美麗鄉村新畫卷,映照著五谷豐登、谷糧滿倉的豐收新氣象,廣大農民正用勤勞的雙手孕育著新的豐收年。“三秋”大忙,秋收后緊接著就是秋種。各地當統籌推進收割與播種,做好農資保障,抓好田間管理,為糧食豐收接續“蓄電”,不斷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具體到當下,進入秋糧收獲期的地方,當提前儲備充足的農機和機械手,組織機械作業服務隊等進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民機耕機收;而對于南方種植晚稻的地方,就要利用好當前寶貴的灌漿期,加強田管、科學施肥、做好指導,確保每一環節都不落下,助力糧食豐產豐收。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各地當一手促豐收,一手抓增收,牢牢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堅持產能、市場一起抓,增強農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推動糧食安全穩步向更高層次躍升,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走在前、爭上游、挑大梁,讓“中國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讓廣大農民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