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溪江畔,再話楓橋。這是走好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也是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必須傳承的中國方案。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紹興考察,來到楓橋經驗紀念館了解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發展情況,重溫楓橋經驗誕生演進歷程。“楓橋經驗”強調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正確化解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經驗。
時移世易,如何在新時代的社會治理中行穩致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新的期待?經年累月,如何迸發出歷久彌新的治理活力,熠熠生輝、再放光芒?“楓橋經驗”給出了破題之鑰。
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楓橋經驗”是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面鮮明旗幟,為整個社會的矛盾糾紛化解和治安管理防范提供可復制的經驗參照,并在新時代始終保持強勁蓬勃的發展態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全國各地堅持發揚優良作風,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借勢而上,一系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不斷涌現。在江蘇鹽城,創新實踐矛盾糾紛“聯排聯調聯防”機制,積極打造“365·都言和”品牌,構建和諧穩定信訪環境;在遼寧沈陽,縱深開展“三零”工作法,全面提升平安建設基層治理效能;在福建明溪,積極開展涉僑糾紛多元化解,精心打造“僑鄉楓橋”新機制......“楓橋經驗”不斷豐富發展,持續賦能基層治理,為民生幸福“加碼”“升溫”“添彩”,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飽經時代淬煉而不朽,久歷風霜雕蝕而生輝。“楓橋經驗”之所以長盛不衰,關鍵在于把握歷史發展潮流,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楓橋經驗”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創造形成,在改革開放時期發展完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守正創新,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時代內涵愈加豐富,生機活力更加蓬勃。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這對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注重整合融合基層矛盾糾紛化解資源和力量,向基層一線傾斜、下沉;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著力塑造“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協同治理模式,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打造線上線下同步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多措并舉、常抓不懈、久久為功,不斷提升治理能效,夯實和諧穩定根基。
與時偕行,深耕細作。新時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好“楓橋經驗”的價值意蘊,讓“楓橋經驗”落地生根、發榮滋長,不斷繪就新時代最美“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