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中秋國慶假期中,有這樣一群江蘇人,他們因為愛與責任,堅守在世界各地,無法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一言一行詮釋著“心中有大愛,他鄉即故鄉”。
萬家團圓時,中國(江蘇)第33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21名隊員正在受援國桑給巴爾開展為期一年的援外醫療。中國江蘇省第三三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長蔣國慶表示,雖然距離家鄉1萬公里,但是身為中國醫生,他們知道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目前醫療隊員們一切安好,雖然中秋佳節不能和家人團圓,國慶之時,遠離祖國懷抱,但我們一定不辱使命,用仁心仁術造福桑給巴爾人民,以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
中秋佳節,杭州亞運會主媒體中心仍舊人聲鼎沸。來自亞洲各地的媒體記者從這里發回第一手的賽場資訊,散布在各處的志愿者們則是用如沐春風的服務,保障著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就讀于浙江大學的研二學生鞏津瑞在主媒體中心負責無線電、IT設備等信息化服務,老家在江蘇徐州市睢寧縣的他并不是第一次不在家里過中秋,但這個中秋,他卻感覺格外珍貴。
鞏津瑞說:“今年這個中秋顯得很不一樣,雖然它不是我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但是因為這個中秋遇上了國慶、也遇上了亞運會。我覺得我在這里做志愿者也是在做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今天是中秋,亞組委還有學校都給予了我們額外的關注,包括舉辦了一些游園會的活動,還有給予我們大禮包,讓我們既感受到中秋的氛圍,也感受到亞運的氛圍。”
南京男孩沙天楠,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計算機碩士在讀。已經在瑞士度過了兩個中秋節的他,今年將在柏林過中秋。“我正在柏林實習,有個中國同學前段時間從國內回來,給我帶了個月餅,我們倆分著一起吃。”中秋節當晚,柏林本地還是中午。算著時差,小沙把自己28日拍的朦朧圓月,分享給南京的家人親友。“在國外整整兩年,被包圍在‘一帶一路’朋友圈之中,其實并不孤單。和瑞士一樣,柏林也有著來自全世界各個地方的人,人們彼此分享著家鄉的美食和見聞,也在學術領域加深合作。”
梁安琪是江蘇邊檢總站南通邊檢站移民管理一名警察,今年2月份,她報名來到廣西三江縣支教,在三江縣江川中學成為一名英語老師。不能回家過中秋,梁安琪很想念爸爸燒的飯、媽媽的嘮叨,但她更深知肩上的責任。她說,希望能用知識做一雙翅膀,帶著山區的孩子們飛出大山,奔向更加幸福的“明天”:“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我的很多同事們也還堅守在國門口岸一線,還有的在邊境巡邏踏查,他們也不能和家人一起過節。雖然這次又不能和家人一起過節了,但這個中秋節我也不孤單,在這里會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們陪我過節,和我一起分享月餅,一起賞月,我會在這里用自己的方式過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
眼下,正是農作物喜獲豐收的農忙時節。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孟令敏正在新疆塔城忙碌著玉米制種的工作。孟令敏說,今年他們在塔城種植了三千畝玉米,目前主要和當地農戶們一起進行收割、晾曬和初加工,這已經是他在新疆度過的十三個中秋節了。“習慣了,往年基本都這樣,準備打個電話視頻問候一下家里人。農時不能誤,我要守好這一方農田。”孟令敏說。
(江蘇新聞廣播/孫昕 張祖名 王文歡 劉正則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