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我們迎來共和國74歲生日。9月30日,第十個烈士紀念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9月28日,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為烈士尋親”專項行動并公布行動標志,全省各地紛紛開展英烈褒揚。盛世華誕,舉國同慶,最高的敬意、最深的緬懷,獻給共和國脊梁。
今年的國慶,是一首華彩的復調。有月圓人圓的溫情雋永,有緬懷英烈的莊嚴肅穆,有為國慶生的歡欣熱烈,有盡享人間煙火、飽覽名山大川的歲月靜好……在舉國同慶的日子里,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會心系國家,心懷豪情,為我們的祖國獻上最深的祝福;這一天,我們歌唱祖國,也歌唱自己的美好生活。與家同在、與國同心,由家及國、家國相連,是這個節日最動人的旋律,也是這個時代最激揚的樂章。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中,在中國人民的樸素認知中,國與家是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正在熱映的國慶檔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導演說,“他們為什么能夠如此地奮不顧身?他們經歷了怎樣慘烈的戰火硝煙?我們為什么要深刻銘記這段悲壯的往事?正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才拍攝了這部電影。”理解了中國人與生俱來、深植于心、綿綿不斷的家國情懷,就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能理解為什么在時間的長河中,遇到任何困難挑戰,總有人勇敢前行、保家衛國,總能凝聚起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力量。家與國這條無比堅韌的紐帶,正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生命力所系,是中華文明雖經風雨波折始終屹立不倒的密碼所在。
以節載道,以節承志,國慶節激蕩著濃濃的愛國情。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責任,愛國如同呼吸空氣一樣自然。道路兩旁懸掛的五星紅旗、亞運會奏響的一首首國歌、自發瞻仰革命遺址的如潮人流,勾勒出愛國的印記。從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從科研前沿到社區一線,從街頭巷尾的奔跑到特殊崗位的堅守,各行各業勞動者、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詮釋出愛國的模樣。“新征程上,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團結就是力量,信心賽過黃金。”每個人篤定的腳步,疊加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每個人創造的價值,匯聚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勁力量。
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祝福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