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9月29日人民日報)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烈士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光輝歷史的記憶,是一個民族堅挺不屈的脊梁,是一個社會價值導向的重要坐標。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豐碑;每一次對英烈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傳承。在國慶節前一天開展烈士紀念活動,以盛世輝煌告慰先烈,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以英烈精神傳承匯聚復興偉力。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褒獎英雄模范、弘揚英烈精神,從設立烈士紀念日宣傳英烈事跡和精神,到出臺英雄烈士保護法保護烈士合法權益,再到陸續開展全國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一系列有效有力之舉,大力唱響“崇尚英雄、謳歌英雄”的永恒主旋律,讓全社會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氛圍更加濃厚,“尊崇英雄烈士、傳承英雄精神”日益成為全民共識和社會風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英烈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從高呼“共產黨萬歲”的李大釗,到喊出“為了新中國,前進”的董存瑞;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到留下“可愛的中國”動人篇章的方志敏;以及堅貞不屈的趙一曼,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戍邊烈士陳祥榕,他們以“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忠誠之力,一心向黨、許黨報國,用“血肉之軀”鑄造了國家的“鋼筋鐵骨”,成為民族的脊梁、時代的燈塔。當前,我們正意氣風發奮進新時代,要實現更大目標、創造民族復興偉大奇跡,就要以英雄為“精神坐標”,堅定理想信念,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鴻鵠之志勇挑歷史重擔,將跟黨走作為永恒不變的方向,同心同向共同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緬懷是為了喚醒記憶,更好地奮進,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締造未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面對前進路上各種新的“婁山關”“臘子口”,我們只有接力偉大事業,讀懂“烈士紀念日”背后“甘將熱血沃中華”的信仰密碼,厚植愛國情懷,心懷“國之大者”,將目光和使命聚焦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任務中,勇于將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將英烈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動把個人奮斗融入時代大潮,以篤定的意志、必勝的信念、實干的作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新時代創造不凡、書寫傳奇,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飲水思源,不忘來路。讓我們以英雄照亮心境、擦拭靈魂,把偉大精神融入血脈、發揚光大,用“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再出發”的頑強信念和不屈靈魂,追尋先烈足跡,開創嶄新未來。(日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