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又吹新絲路
穿山踏水萬里行
徐州廣電傳媒集團與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
聯合推出特別策劃——
報道團隊從徐州出發,沿著“陸上絲綢之路——中歐班列”和“海上絲綢之路”,跨山越海,穿行9個國家,探訪徐州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重要城市的商貿往來、文化交流,講述新時代的絲路故事。
今天
在沙漠之中孕育未來之花
大漠烈日下的中國身影
沙特位于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瀕海灣,西臨紅海,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匯處,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交匯地帶。
“沙特阿拉伯”一詞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幸福的沙漠”。沙漠約占全國面積的一半,這里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最高氣溫可達50℃以上。報道團隊抵達沙特時,已臨近十月,但是白天溫度仍在40℃以上。酷熱難耐的環境之下,當地人習慣晚上再出門。白天的街頭,除了車來車往外,空空蕩蕩,很少見到人蹤。不過在沙特達曼省朱拜勒地區的一家工程機械設備租賃公司里,記者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烈日下,機器轟鳴,人員繁忙。
來自中國的小伙王杰善是徐工駐沙特的一名海外服務經理。來到沙特四年多,他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多面手。早上趕到調試場排除設備故障,中午對當地操機手進行技能培訓,下午對設備配件進行清點,頂著高溫,他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客戶有需求,他都第一時間響應,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贊賞。在采訪中,報道團隊明顯地感受到當地人對中國面孔的善意和興趣。提起來自中國的XCMG,不少操機手都豎起大拇指。
徐工海外服務經理
王杰善
“扎根沙特四年,融入了這里的氛圍,也親身感受到了沙特不斷開放的節奏。包括和海外的合作,比如現在很多大的項目建設上,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我們中國的設備參與其中,這讓我們很自豪。”
在沙特,徐工是最早進入當地市場的中國工程機械先行者。沙特的很多超級工程背后,都少不了徐工的身影。
沙特國王港項目拌合站經理
孫赫
“國王港項目攪拌站占地約3萬平米,由骨料、膠凝材料、制冷、水平垂直運輸等五大系統組成,設備全部采自于徐工。自2020年建成投用,至今已累計生產100余萬方混凝土,為項目的推進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保障。”
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建造4艘海上鉆井平臺和超過40艘各類船舶,可為8萬人創造就業機會,使沙特由“國油國運”進一步升級為“國船國造”,成為沙特經濟轉型新的著力點。這也是沙特“2030愿景”國家改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2030愿景”遇上“一帶一路”倡議
2022年12月,中國政府與沙特政府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沙特阿拉伯王國政府關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2030愿景”對接實施方案》,共同推進兩國基礎設施、產能、能源、貿易和投資、財金、人文等領域合作。
當沙特“2030愿景”遇上“一帶一路”倡議,給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帶來新的注腳。
在沙漠之中孕育“未來之花”
NEOM新城正是沙特“2030愿景”框架內的重要標志性工程。項目規劃占地2.65萬平方公里,城中計劃重點發展能源與水、生物科技、食品、先進制造業和娛樂業等九大行業。因項目龐大、理念前衛,被譽為“未來之城”,受到世界廣泛關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中國企業目前正參與著這座宏偉工程的“地基”項目,并將中國技術、中國標準貫穿于日常工作中。其中,來自徐工的各種設備正在工地上大顯身手。
徐工海外產品經理
閆少杰
“目前徐工集團已有近百臺設備進入該項目。包括礦用挖掘機,移動鄂式破碎機,裝載機、平地機、壓路機以及灑水降塵車等。同時我們也有一支專業團隊在現場進行設備的施工保障。”
在現場項目負責人眼中,徐工的設備穩定、可靠,并結合當地的工況需求,做了很多適應性改良,更加符合工程需求,而在售后服務方面也有著很好的優勢。在眾多中國制造的幫助下,雖然這一龐大項目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每天大家共同努力投入工作,都讓他對未來充滿期待。“就像在沙漠中孕育一朵未來之花”。
沙特紅海項目、DGDA旅游區項目、NEOM新城項目......深耕沙特市場20余年,徐工在助力當地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年8月,徐工沙特子公司正式開業,以此為契機,徐工不斷拓展區域深耕布局,推動產品綠色低碳轉型,充分發揮產業鏈一體化優勢,與當地合作伙伴攜手共贏,高質量參與中沙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助力沙特推進“2030愿景”和“國家轉型計劃”,開啟中沙互利合作新篇章。
“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一句宋詩,吟唱出了千百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繁華。
如今,歷史與現實交匯,極具新時代內涵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計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完美的現實契合點,夢想與榮光在濟渡滄海的云帆之間再一次熠熠生輝。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中國建造揚帆出海,我們期待著更多共建共享、友好往來、互利互惠的動人故事不斷延續和傳承,勾勒出新時代絲綢之路的錦繡畫卷。
徐州廣電記者丨許騰飛 高雯龍 劉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