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量達4130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3.41件;有效商標注冊量204590件,萬企有效注冊商標企業數1301家;地理標志45件,獲馳名商標認定74件。
江海潮涌,創新引領。南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將“建設更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確定為重要目標加快推進。
作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南通全方位謀劃布局、多領域改革創新,以知識產權工作激活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撬動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知識產權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知識產權強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南通獲批全國版權示范城市、全國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試點地區,獲得省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項目立項,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考核排名躍升至全國第十三位。在2021年、2022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服務”指標排名居全省第一、第二。
做優服務 打造營商環境“助推器”
長久以來,專利申請難、成本高、耗時長,是企業經常遭遇的問題。針對市場需求與服務資源不匹配的問題,南通結合“國字號”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搭建起“一站式”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為高質量創造安上“加速器”。
江蘇邑文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實現半導體前道工藝設備的國產化。隨著新產品推向市場,企業開始為核心技術批量申請專利。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提供的預審服務,讓企業少走了很多彎路,一年內就有46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沒想到,發明專利獲得授權的周期能從2年左右縮短到了4個月左右。”公司知識產權部經理秦開舉說,這一利好也加快了企業上市的步伐。
南通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自2021年正式落地以來,已服務備案主體2458家。智能制造裝備和現代紡織領域發明專利授權周期從22個月縮短至3—6個月,實用新型專利從7—8個月縮短至1個月,外觀設計專利從1—3個月縮短至5—7天。
如果說創新創造是知識產權活動的源頭活水,那么運用則是促進知識產權價值變現的核心方案。
融資貴、融資難,是中小微科技企業的普遍遭遇,南通賽可特電子有限公司也曾遇到同樣問題。作為一家集電子電路、封裝基板和新能源電子等專用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賽可特在省科技創業大賽中嶄露頭角,發展前景被業內人士看好。當公司需要擴大產能時,卻為資金犯了難。通過向南通農商行質押8件發明專利,賽可特電子獲得900萬元融資貸款,一舉解決生產經營難題,2022年銷售額同比增長80%。
“知產”作為一種無形資產,要變為真金白銀的“資產”并非易事。如何破解“貸不到”難題?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銀保監局、財政局等部門出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補助政策,對企業給予知識產權融資平臺服務費70%的補助,推動銀行開發更多金融產品。2022年,銀行金融機構累計放貸款戶數、金額增速同比均超50%。
通過創新知識產權融資形式,越來越多的“專利紙”變為“發展金”。金通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全國首單專項用于碳中和的知識產權證券;南通啟動“旗艦領航”1號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15家企業將通過該項目在資本市場集中亮相,面向社會公開融資;江蘇藍智慧養老科技有限公司以數據知識產權做質押,獲得貸款360萬元。
“我們將積極探索知識產權運營、知識產權證券化、知識產權期權、數據許可等金融服務新模式,推動金融資源與科技成果無縫對接。”市知識產權局專職副局長蔣愛龍表示,將全力打造“通知貸”服務品牌,幫助企業紓難解困、做大做強。
多元共治 織牢知識產權“保護網”
南通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早在一百多年前,張謇先生創辦的大生紗廠就注冊了“魁星”商標,開創了南通知識產權保護先河。多年來,“南通制造”金字招牌愈發閃亮,其中蘊藏著的是諸多高質量的創新創造。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南通持續開展全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專項行動,對侵權多發的重點領域保持高壓打擊態勢。2022年,全市辦理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案件1531件,數量全省第一,其中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68件,連續兩年獲省知識產權局案卷評查優秀等次。
緊扣南通產業布局,南通在全國首創“1+2+N”協同保護機制。南通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開通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侵權判定“綠色通道”,通州區家紡快維中心提供外觀設計領域侵權判定指導,海安市家具快維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如皋市、崇川區保護分中心建成運行。2022年,各中心配合開展專利執法50余次,辦理電商案件961件,出具法律援助意見書39件。
從行政保護到司法保護,多元共治維權網絡不斷織密。知識產權社會保護星鏈布局日趨完善,實現維權援助分中心、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仲裁服務中心市域全覆蓋;市知識產權局聯合司法部門成立全省首家知識產權保護公證服務中心,為行政裁決案件辦理提供侵權存證公證;成立南通市企業打假維權中心,市場監管(知識產權)、公安、海關等部門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已累計為南通企業提供“訂單式”打假維權27次,挽回經濟損失近1000萬元。
針對企業維權周期長、成本高的問題,南通落實江蘇省知識產權“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要求,為創新主體提供行政裁決便利。依托省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大數據平臺,實現行政裁決案件全流程線上裁決,全市行政裁決案件實現100%在線辦理。針對家紡產品外觀設計糾紛案小量多的特點,實行“快調速裁”。2022年,全市辦理家紡類裁決案件28件,辦案周期比法定時限壓縮50%以上。
構筑知識產權保護的“銅墻鐵壁”,不僅要強化執法震懾,更要為企業“強筋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去年,跨境電商賣家崇川區某貿易公司突然遭遇美國一家公司的知識產權侵權惡意訴訟。南通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了解到情況后,全程跟蹤事件進展,找來專家為企業研判分析,支持企業積極應訴。最終,原告公司無條件撤訴,該案圓滿落幕。
據不完全統計,“出海”發展的通商群體已逾十萬,一些企業在海外知識產權布局、糾紛應對、主動維權方面暴露出短板。為此,南通在全國率先成立“知聯僑”知識產權海外服務中心,已累計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涉外糾紛指導、商標搶注應對、專利預警分析等服務2100余次,架起海外知識產權保護“金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