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8日,為期12天的鐵路國慶黃金周運輸圓滿收官。據統計,“雙節”黃金周期間,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95億人次,日均發送旅客1624.7萬人次;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1.35億噸,貨物發送量保持高位運行。假日期間,文旅市場活力迸發,交通運輸領域秩序井然,祖國各地節日氛圍濃郁,精彩紛呈。
作為疫后首個“雙節”黃金周,這個“加強版”假期以8.26億人次的最多出游人數、7534.3億元的最高旅游收入交出了最亮眼的“成績單”。重要節假日消費數據是國內消費活動的“晴雨表”。充分釋放的消費潛力展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勁,充分證明了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中國經濟增長內需動力十足,前景無比廣闊。
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近幾年,受國際國內多重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提振信心、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已成為當前“穩經濟”的重要抓手。“中秋”與“國慶”的歷史性碰撞帶來了流動的中國“超大流量”,這一“流量優勢”迅速轉化成“消費優勢”,激發了疫后壓抑許久的超長假日消費狂歡。餐飲、旅游、農業、體育各行各業亮眼的強勢消費表現充分提振了消費市場的預期和信心,為文旅假日消費市場提供了新的靈感和努力方向。“近郊游”“躺平游”“旅游+體育”等旅游新模式也為旅游市場帶來了新的啟示,必將催生更加豐富的文旅新業態。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消費市場潛力的持續發掘依然要依靠守正創新。從這個“黃金周”來看,文旅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吸引了大量新興消費群體,帶來了新的旅游消費增長點。她經濟、養生經濟、顏值經濟等新潮經濟元素與文旅產業聯動,激發了旅游的新生力量。國風打卡、精品露營、劇本殺、電競旅游等文旅新產品為產品創新注入了新鮮血液。新消費群體方面,新中產、新圈層、新青年等消費客群不斷崛起,個性化、小眾化的體驗消費層出不窮。運用AR科技,人工智能科技塑造的場景性、沉浸式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場景體驗不斷優化,消費者可以通過AR技術身臨其境的感受“冰川世界”“侏羅紀世界”“海底探險”等虛擬場景,暢享了全新的視聽盛宴。新技術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使文旅市場擁有了更加豐富的新場景、新模式、新營銷、新業態。創新發展始終是文旅市場實現轉型升級的牽引性力量。
“黃金周”的亮眼成績具有節點性和短暫性,但火熱的消費場景給拉動內需帶來了更多啟發。加大旅游產品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是當務之急。隨著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深度融合,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產品更加受歡迎。“夜游”“時光隧道”“沉浸式演出”等創新型文化產品帶來了旅游新體驗,紅色旅游、博物館熱、絲綢之路展覽等全新旅游形式增加了傳統旅游的“熱力值”。今后的消費市場要加大精品路線設計,將中華傳統文化寓于文旅體驗中,繼續優化旅游產業結構,豐富創新型產品供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美麗中國建設添彩。(何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