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3.5%,較上月回升3.2個百分點。受政策顯效、需求逐步恢復和市場預期向好等因素影響,9月份物流業景氣指數整體的回升比較明顯,物流運行迎來了“金九”的運行狀態,為實體經濟循環暢通提供了重要支撐。
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觀察我國經濟的一扇窗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物流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高流通效率,推動物流業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骨干流通網絡逐步健全,物流多領域基礎建設持續加快,物流運行整體呈企穩趨好的發展狀態。2022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347.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4%。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60.6萬億元,同比增長4.8%,比1—5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9月份,隨著杭州“亞運風”、十一“出游熱”等熱點,物流景氣呈加快回升、邊際改善的基本特征。后期,隨著“超長黃金周”圓滿收官,供應鏈上下游需求趨于平穩,市場逐步回暖,經濟和物流運行具備平穩運行基礎。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物流業的有效支撐。快遞進村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跨境物流、智慧物流、冷鏈物流成為企業布局搶手點;即時配送風口涌現,一年訂單量接近300億單……回顧2022年,物流業經歷過“價格戰”帶來的低谷,也迎來了“服務戰”帶來的高質量發展,新趨勢催生物流新賽道,整體顯現出了強勁的修復能力和應急能力。9月份,宏觀經濟循環動力不斷釋放,通信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汽車制造業及零部件、醫藥化工等領域物流需求穩定回升,業務總量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5%和53.3%,環比分別回升3.2和3.8個百分點,展現物流業勃勃生機。
提質增效降本,開啟物流“速達”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降低物流成本。”9月份,倉儲業、水上運輸業、郵政快遞業、航空運輸業依然是投資重點領域,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業務量指數分別為52.1%、55.6%,連鎖商超布局倉配一體,線上線下商貿物流融合促進居民“小消費”、激活本地生活“大潛力”。未來,隨著《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和《“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加快實施,物流業須進一步拓展服務的地理與內容邊界,深度挖掘二次增長曲線。DJ882次和DJ881次雙向始發對開試點高鐵快運批量運輸,讓高鐵技術與物流行業雙向奔赴;“滬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正式開行,形成更大貨源物流集聚效應……只有以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為物流業發展方向,才能高效率服務經濟雙循環,高水平保障民生,成為增強暢通國民經濟發展的“硬支撐”。
趨穩向好的“金九”行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添勢賦能。讓我們不斷推動物流業從成本要素驅動向效率提升、創新驅動轉變,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向著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進發。(朱梓銘、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