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聲音是怎樣的?近日,“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四川大學舉行。這堂特別的“大思政課”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獨特的視角,與莘莘學子談理想、敘成長、話奮斗,以可親、可敬、可感的方式,引導新時代中國青年在共情與共鳴、觸動與感動中奏響“青春之聲”。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大思政課”是用黨的創新理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主陣地,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上好思政課,事關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事關民族復興大任。今天的中國,星光閃爍,“天宮課堂”為孩子們種下追逐科學夢想的種子;麥浪滾滾,“新農人”將“金扁擔”穩穩扛在肩頭;披荊斬棘,一抹抹靚麗的青春身影在賽場上拼出“中國速度”……從浩瀚星河到激烈賽場,思政教育讓新時代中國青年性格鮮明、視野廣闊,無數青年正以青春“小我”書寫強國“大我”。在奔赴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中,因時而進的“大思政課”肩負著“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的責任,只有做到與青年同向同行、同頻共振,才能引導廣大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深化認識、感悟真理、成長成才。
一堂思政課就是一顆種子,扎根在肥沃的祖國大地,在時代的曠野上拔節生長,最終長成映照生活、改造世界的“理論之樹”。理想與奮斗、拼搏與頑強,在理論的照耀下變得“四季常青”。盲人電影講解員杜誠誠14年來一直致力于做盲人朋友探尋世界的“光”;蔡東洲認定自己選擇的蜀道,在“崎嶇凹凸石頭怒”的道路上砥礪前行;“飛人”謝震業在重壓之下扛起中國田徑的大旗,不負大家的期待,不負青春的張揚……原本“潤物無聲”的“大思政課”,在此刻匯聚起無數青春的聲音,托舉起平凡人不平凡的夢想,映照出奮進新時代的青春榜樣。“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這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青年提出的期望,也是“大思政課”最悠遠的余韻,激勵著青年不負韶華,勇毅前行,鋪展時代與青年雙向奔赴的美好畫卷。
不同于傳統課程形態,“大思政課”打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域。思政課教師隊伍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在深刻領悟“大思政課”的時代引領價值的基礎上,為黨和國家培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棟梁之才。從記者、基層干部,到盲人電影義務講解員,再到外賣小哥,一個個“冒熱氣”“接地氣”的故事逐漸成為“大思政課”最生動、最有溫度的“教材”,這些“教材”也借著時代的東風乘“網”入“云”,飛向更廣袤的遠方。“大思政課”上,青年學子讀懂了青春向上的中國,也許下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從能擔大任的老師,到生動鮮活的教材,再到砥礪向上的學生,上好別開生面的“大思政課”,讓教育潤物無聲,推動更多優質思政資源觸達年輕一代,奏響“青春之聲”,成為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最火熱的命題。
青春不息,追夢不止。“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這堂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的“大思政課”為億萬青年點亮理想的燈塔,昂揚了青年“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的信心。祖國大地上,青春的歌聲響徹云霄,青春的夢想直掛滄海,每一個逐夢而行的青年,都是“大思政課”的主角。(陸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