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濱??h一早產兒身患三種心臟先天缺損,并發肺部感染導致心衰,營養不良,全身衰竭。近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主任李慶國團隊妙手回春,成功為其實施手術?,F在患兒基本康復,準備出院。
早產兒患三種先心病,情況危急
來自濱海縣的小天(化名)是名兩個月大的早產兒,比正常孩子提前兩個月出生,入院時體重只有3公斤多。小天出生后基本一直在感冒發燒,哭鬧后還會出現渾身青紫的癥狀,十分虛弱。9月中旬,父母帶著小天輾轉來到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求醫。
南醫大二附院副院長、心血管中心主任李慶國對小天檢查后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有很多種,其中有四種‘簡單’畸形,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狹窄,這個孩子一個人就占了前三個。”李慶國介紹,這個孩子的心臟病并不簡單,三種畸形導致心臟增大、嚴重肺動脈高壓、肺部重癥感染,全身衰竭。
由于早產發育不全,以及先心病的影響,小天入院后檢查提示全心衰和肺部感染引發多臟器功能衰減,腸胃蠕動減緩、腹脹水腫,喂養十分困難,身體進入惡性循環,情況十分危急。入院當天就轉入ICU病房進行治療。
△李慶國(左二)為患兒手術 通訊員供圖
兩難之下,把握時機完成手術
ICU病房劉彬主任團隊為小天積極糾正心衰,用血管活性藥物穩定循環、抗感染等治療。心衰合并肺部感染導致呼吸衰竭和肺動脈高壓,小天出現了低氧、血壓不穩的情況,團隊緊急為其進行氣管插管等搶救措施。此時如果立刻進行先心病手術,早產帶來的發育不全和急轉直下的病情都會大大增加手術風險;但是嚴重的先天畸形導致的心衰很難完全被控制。如何能在相對平穩的情況下安全實施手術?難題擺在了李慶國團隊的面前,留給團隊的選擇和時間都不多了。
為了抓住手術時機,外科團隊以及心超室主任袁振茂仔細判讀小天的CT血管造影術(CTA)、心臟超聲等多項檢查報告,分析確定心臟各腔大小和容量;麻醉體外循環科姚昊主任團隊針對小天的情況制定了精細化的術中麻醉及體外循環方案;醫院兒科、營養科和感染科等科室對小天進行多學科會診,共同制定圍手術期相關治療方案。
9月22日,小天的肺部感染和心衰得到有效控制,李慶國覺得手術時機到來,立即為小天進行“室間隔缺損修補術+動脈導管未閉切斷縫合術+卵圓孔未閉修補術+三尖瓣成形術”。手術中李慶國發現,“他的血管太細,血管壁太薄”,在精細的操作下,心臟手術有驚無險地完成了。完成先心病手術,就從源頭上阻斷了小天身體的惡性循環。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
延遲關胸,醫護團隊悉心照料
小天的心臟由于水腫發生變大,“正常新生兒的心臟和雞蛋差不多大,而小天的心臟卻有兩倍那么大。”強行關胸會壓迫剛剛修補好的小心臟導致血壓難以維持,醫生決定延遲關胸。僅用醫用滌綸布和無菌貼膜對敞開的胸口進行覆蓋,這無疑會增加術后感染的風險。
術后小天被送入ICU保護性隔離病房,繼續進行抗心衰、嚴格預防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醫護人員對小天進行治療和護理時都按照二級防護標準穿戴,所幸直到9月28日醫生為他行關胸術時,都未發生術后感染。
此時臨近國慶中秋長假,劉彬選擇在醫院留守了8天,所有醫護人員主動加班,每天一點一點精細化地調整著呼吸機參數、藥物劑量等,小天的心功能和肺部情況逐漸好轉,但是腸胃功能遲遲不能恢復,持續腹脹,5毫升的奶都喂不進去,這對術后的恢復非常不利。在小天拔除氣管插管后,護理人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堅持每班做全套嬰兒撫觸,這樣可以增強抵抗力、免疫力,改善消化道功能,同時還能穩定嬰兒情緒,給予足夠的安全感。現在小天已經可以一頓喝30毫升的奶,“有時還不夠”,兩只大眼睛撲閃撲閃地跟著忙碌的醫護人員轉,顯得那么有精神和可愛。目前小天已經轉到普通病房,即將出院。
李慶國說:“孩子早產兩個月,出生到現在兩個月,等于是新生兒,低齡而且低體重,給這種孩子做先心病手術,非常有挑戰性,好在一切順利。”
通訊員 時喬 陳艷萍 現代快報+記者 任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