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稻花香。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已收獲77%。隨著氣溫轉低,江蘇各地進入秋收作業的黃金時期。目前,連云港市花生、玉米、大豆收獲基本結束,309.2萬畝水稻收割已全面展開;淮安市已備足聯合收割機1.2萬臺、播種機2.5萬臺加快收種進度;泰州市270萬畝水稻進入收割期……,今年,江蘇3300萬畝水稻喜獲豐收,秋收好“豐”景正在各地徐徐鋪開。
大地孕豐收,耕耘結碩果。希望的大地上,農忙升騰,秋收正酣,良田里綻放著殷實的科技之果。無數農機專家,用現代化農業科技,在廣袤田野上書寫出“豐收”大論文,實現科技增產、科技提質、科技增效。在南通海安,56萬畝水稻基本處于完熟期,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精心指導農戶做好田間管理,將糧食每畝均產從1210斤提高至1300斤。在常州金壇,全區依據監測調度,精確定量施肥,加強不同肥料施用指導,實現理論單產增,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在泰州靖江,當地推出統一技術培訓指導、統一種芋供應、統一標準化生產等措施,實現香沙芋產業化、集群化發展,2萬多畝香沙芋也迎來了豐收。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鞭r諺說,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說的就是秋收的重要性。秋糧最終能否實現好收成,防災減災很關鍵。今年以來,江蘇多地連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局部地區農作物受災,全省農業圍繞“割、曬、收、?!标P鍵環節,迅速打響了抗災奪豐收大會戰。然而,未來秋收時段可能出現區域性連續降水天氣,如不及時搶收成熟水稻,會造成田間的倒伏和落粒,給農民收入帶來損失。各地還需根據最新的天氣情況,密切關注降水過程,及早謀劃組織農機調度和跨區作業服務工作,合理調配收割機械,搶晴收獲成熟田塊,讓“豐收在望”成“豐收到手”。
不止一季豐收,更要一世豐收。在喜慶顆粒歸倉的同時,要同步推進秋種工作。應深入推廣犁耕深翻技術,全力以赴加快秋整地工作進度,按照連片化、標準化作業的原則,因地施策,采取邊收獲邊整地、人歇車不歇等有效措施,確保生態型犁耕深翻還田302萬畝目標任務高質量完成,切實增加土壤有機質積累。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依據秋播質量評價指標,圍繞保障豐產增產所需播種密度,提前研判,把好播種質量關和生產安全關,督導檢查安全操作規程執行,提升整地質效,為來年春耕生產打下堅實基礎,守牢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底線。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粒糧食,從田間地頭到收獲儲藏再到餐桌飯碗,每一個環節上,都凝聚著無數人的辛勞付出。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民生之本,也是國家穩定的基礎。對于我們這樣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奪取秋糧大豐收、實現穩產增產不容有失,要以“時時抓緊、處處抓實”的責任感抓好秋收,守好糧食安全底線,為未來的豐收播下希望的種子。(朱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