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冬冬 記者 劉惠勤 戴明夷)11月18日-19日,“江蘇省中小學急救教育展示活動”在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浦口校區內精彩上演。開幕上,融合急救知識和動作的舞蹈展示令人印象深刻;江蘇13個地級市參賽代表的錚錚誓言傳遞莊嚴神圣。展示會上,師生代表們以賽促學,展示了急救教育成果,更凸顯了中國急救教育的江蘇方案。
活動承辦方,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是全國首批急救教育試點院校中唯一的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據校長趙勝忠介紹:急救教育一直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亮點。學校的急救教育團隊是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長期深耕于急救教育第一線,致力于探索學校急救教育新模式。本次活動,學校特別邀請了全國學校急救教育知名教授、臨床一線急救專家10余名組成高效專業、陣容強大的裁判團。展示活動設立學生組及教師組,分別設立理論考核、技能操作、教案評比、模擬授課等環節。
南京市將軍山中學初一學生吳愷澄上月剛獲得南京市急救技能大賽一等獎。她是本次南京代表隊成員中年紀最小的參賽代表。創傷救護展示環節,她抽簽的項目是小腿骨折救護。“我要在5分鐘內,完成包扎、冰敷和蓋毛巾等動作。”吳愷澄回憶道,“這次展示會上所有救護用具都是全新的,和我在學校社團及集訓時有所不同。我在撕繃帶塑料袋時,就花費了不少時間,最后包扎得并不是很平整,所以我心里有點遺憾。但通過這次比賽,讓我發現和別人的差距,也更加明白了急救就是和時間賽跑,需要不斷精進我的技術和熟練度才行。”
△南京隊展示師生代表,中間為吳愷澄
“01、02......正在分析病人心路,等待病人復蘇。”“報告,心肺復蘇已經完畢。病人心跳已經復蘇。” 心肺復蘇(含AED)展示現場,急救時的緊張氛圍感撲面而來。賽后,來自蘇州市第五中學校萃英急救隊的李欣欣和王君浩同學向記者介紹了學習過程。“我們高一時就報名參加了學校校本活動,我倆都獲得了初級救護員證書。”李欣欣同學告訴記者,為了參加這次省級比賽展示活動,她和學校其他4名同學前后參加了6周的集訓。除了周日,每天都要訓練2小時左右。“來到展示現場,我開始有點緊張,但后來發現抽簽展示的項目都是自己平時訓練的內容,所以我只要展示出平時所學就可以了。”王君浩同學表示:“參加救護社團學習,我當時就是覺得在關鍵時刻可以救人。”王同學分享了一次上體育課時的經歷道,“我同學打排球落地時腳踝扭了一下,我就用自己學習的急救知識讓他把腳抬高,并安撫同學不要太緊張。這次參賽就是檢驗平時所學的時刻,我感覺整場比賽下來還不錯。”
△心肺復蘇(含AED)展示活動現場
△創傷救護展示活動現場
全國校園急救教育試點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李夢瑩現場對江蘇省急救教育工作高度評價:江蘇省的急救教育非常值得推廣。首先,江蘇省的教育行政部門、省部培訓基地、專家和試點校四方聯動非常好,像急救教案集的做法就可以培養出更多的急救教育師資力量。這是各級參與方積極配合的結果。此外,醫學類院校帶動非醫學類院校急救教育方式也值得推廣。比如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校既是醫學類院校又是急救教育培訓基地,還有全國急救教育專家成員。他們在充分發揮自己作用的同時,還帶動其他教育類型和其他學段的學校積極開展急救教育。比如“急救+交通、急救+海洋等模式”等做法都是值得推廣的中國急救教育方案。
全國急救教育專家組成員、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副院長方明明結合學校急救教育做法介紹:學校率先將急救教育納入學分系統,急救課程合格后的學生才可以獲得畢業證書。學校的教師、員工、學生、輔導員急救課程學習全覆蓋。“我們學校擁有急救虛擬實訓室,急救課程面向全省開放。近兩年來,每年暑假,我們為全省200名教師提供教師急救實戰技能進行培訓,并通過網絡平臺共享急救教學視頻、教案PPT等資源。”
(校對 張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