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鹽城:無限“風光”向“藍海”

推動新能源產業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 ——

鹽城:無限“風光”向“藍海”

2023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11月20日至22日,2023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在鹽城舉行,這對深化中歐能源合作,推動海上新能源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意義深遠,對鹽城而言,一幅新能源世界級產業融合的實景圖正在黃海之濱徐徐鋪展。

“鹽城是中國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擁有‘風光火氣氫’一體發展的綜合能源優勢,可提供豐富的綠能和I-REC國際綠證。”今年盛夏,鹽城市經貿代表團拜訪德國跨國公司,鹽城市委書記周斌在參觀考察博世、林德等公司時,全面推介鹽城“風”“光”比較優勢,深化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合作,推動零碳產業園建設,同時向德企發出“攜手打造綠色電力、綠證交易先行區和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熱情邀約。

近年來,鹽城全面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戰略,搶抓國家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通過綠電資源科學有序開發和合理利用,推動新能源產業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實現了新能源產業規模和開發規模“兩個翻番”和“兩個破千”的歷史性跨越,新能源產業已成為鹽城最具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

 計海新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向海而興,“風光”名城打造綠能之都

走進位于東臺市的“風光漁”互補產業基地,海灘上“風車”林立,其下光伏板鱗次櫛比,魚蝦在光伏板下嬉戲游弋。上有風力發電、中有光伏發電、下有水產養殖,壯麗的產業景觀為沿海灘涂增添了一道亮色。該基地自建成以來,年均發電量近1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消耗4萬噸標煤。基地利用“風光效應”最大限度實現低碳減排,同時沿海大面積灘涂得到有效利用,近海養殖業效益提高。

鹽城擁有江蘇最長海岸線和最大海域面積,沿海風能資源豐富,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是全球最具開發價值的海上風場之一,而且太陽能資源富集。源源不斷的能量在這里匯聚,最終轉化為綠色能源,成為鹽城產業發展的新賽道。數據顯示,海上風電可開發容量近3300萬千瓦,光伏可開發容量超過3000萬千瓦,坐擁如此豐富的資源稟賦,鹽城積極探索與宏觀大局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吻合的綠色發展之路,將經濟發展與綠色轉型有機結合,掘金“千億藍海”,中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國際綠色能源城市強勢崛起。

10月7日,首臺100%國產化大風機——遠景能源最新海上低風速樣機在射陽港低(零)碳產業園下線。該系列機型是適合江蘇、山東、浙江等海域的最佳機型,助力客戶獲取更優度電成本。

花10年時間,遠景能源實現了從2013年豎立首臺海上風機到2023年實現大風機100%國產化。風機國產化的背后,是企業研發投入解決“卡脖子”問題的自信,以及在技術創新、測試驗證、工程制造、供應鏈協同等方面的綜合實力。

正是懷著這樣的不懈追求,鹽城在新能源產業發展征途上不斷收獲新成果。風電葉片是風力發電機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重要部件之一,在大豐區境內的江蘇雙瑞風電葉片有限公司近日傳出喜訊,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世界最長風電葉片SR260型葉片首套下線,葉輪直徑260米,再次打破世界紀錄。

作為全球海上風電裝備綜合產能最大的基地之一,鹽城海上風電整機產能占全國40%以上,葉片產能約占全國20%,構建形成涵蓋“研發設計—裝備制造—資源開發—運維服務”的風電全產業鏈。

不僅風電,鹽城光伏產業同樣可圈可點。電池片和組件綜合產能位居全國城市第一,集聚天合、阿特斯、協鑫、潤陽、通威、晶澳等光伏行業中國前10強企業中的8家,以及百佳、鹿山、小牛等一大批配套產業領軍企業,覆蓋硅片、電池、組件、輔材、智能設備等裝備制造關鍵領域。

掘金藍海,澎湃綠能打開嶄新賽道

截至今年10月底,鹽城新能源發電總裝機、風電裝機、光伏裝機規模分別占江蘇22%、41.5%、10.7%,規模均列江蘇第一。

歷經十多年努力,鹽城在新能源領域終于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擁有該領域多項“第一”:

——新能源裝機容量連續13年位居江蘇第一,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350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規模554萬千瓦,占全國20%、全球10%,被譽為“海上新能源第一城”。2022年,新能源發電量265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0%,是全省首個清潔能源高比例消納試點示范城市。

——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達189家,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形成風電光伏全產業鏈發展態勢。其中,風電產業鏈條全球領先,集聚了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等整機龍頭企業,海上風電整機產能占全國40%以上。

——建有全國首家廳市共建江蘇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金風科技牽頭的“國家能源海上風電重點實驗室”入圍國家能源局能源研發“賽馬爭先”創新平臺名單,先后集聚國家級創新平臺4家、省級創新平臺35家,承擔國家863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近50項。

——“十四五”期間,海上灘涂光伏、海上風電規劃可開發容量分別達到450萬千瓦、近900萬千瓦,分別占江蘇35.6%、79.9%,深遠海探測的海上風電可開發容量約2400萬千瓦。

面向“十四五”,鹽城提出兩個“2000”的發展目標,即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0萬千瓦,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著力打造引領全國乃至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和新高地,獨特的綠色能源正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勝勢。

“鹽城是江蘇未來重要增長極和‘藍色板塊’主陣地,始終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和勃發活力。”11月13日,鹽城市市長張明康在鹽城(珠三角)投資環境說明會的致辭中表示。

攜手共贏,“鹽城坐標”嵌入世界版圖

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是實現省委賦予鹽城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定位的“破題之鑰”。制勝新賽道,鹽城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低(零)碳產業園建設,而海上新能源產業的快速崛起,正是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題中之義。

產業基礎堅實、開發應用全國領先、海上風電全國領跑、風電鏈條全球領先、光伏規模全國首位、龍頭企業領航作用凸顯……“風光名城,綠能之都”,鹽城堅定不移將新能源作為鹽城的名片產業來打造。

2021年,在國家能源局指導下,鹽城承辦了首屆中歐海上風電產業合作與技術創新論壇,吸引大批全球能源領域的權威機構、領軍企業、行業精英來鹽城對話交流,開啟中歐能源領域合作新征程。

如今,中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和法國電力集團合作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射陽港區與丹麥曲博倫港、格雷諾港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大豐港區建成中國風電葉片出口三大基本港之一,遠景、金風分別在丹麥、德國建設全球研發中心,風電整機、光伏組件等產品遠銷歐盟十多個國家……乘著國家產業政策的“東風”,鹽城國際開放合作“走出去”的步伐更快更從容穩健。

這場雙向奔赴互動頻繁。9月9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卡梅拉來鹽城考察交流,對鹽城圍繞可再生能源領域,持續探索“雙碳”目標下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不斷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高度評價,并期待與鹽城在項目研究、人員溝通等方面深化合作與交流。

綠色發展,動能澎湃。“風光名城、綠能之都”正以奮進者的姿態,領跑者的風范,在世界新能源產業版圖中嵌入“鹽城坐標”。周斌表示,鹽城將鉚足勇立時代潮頭的擔當和定力,搶抓機遇,進一步打響鹽城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品牌和影響力,用實際行動堅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大要求,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卞小燕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