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幟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11月22日,江蘇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省委書記信長星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部署。江蘇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走在前列。江蘇將從五個方面探索新經驗、展現新作為。
總書記對江蘇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十分關注、寄予厚望,每次到江蘇考察都有對文化發展的把脈定向。2023年7月考察時,總書記賦予江蘇光榮使命,明確要求江蘇“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這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江蘇的具體化,是現在和未來指引江蘇文化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高舉理論旗幟,學習熱潮涌動
唯有思想統一,才會步調一致,黨的強大凝聚力、戰斗力才得以充分發揮。信長星強調,要在鞏固共同思想基礎上探索新經驗、展現新作為,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理論學習拓展深度廣度,研究闡釋注重體系化學理化,宣傳普及增強針對性實效性,更好地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
江蘇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走深走實。以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等平臺為依托,全省社科理論界專家學者就“兩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等重大課題展開深入探討,思想的火花不斷碰撞,凝結成一批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理論學習常學常新、常悟常進。省委出臺《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行“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將理論學習化為重點領域和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每年400多萬名基層黨員開展冬訓,10余萬場理論宣講骨干宣講。在省委的有力推動下,江蘇大地持續涌動學習熱潮,廣大干部群眾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比學趕超”成為共識。
群眾在哪里,理論宣傳就要跟到哪里。泰州搭建起宣講精準對接的供需云平臺,“一鍵選課”小程序讓群眾隨時隨地在線點單;常州借助AI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設計黨的理論成果傳播“算法”,打通理論宣傳“最后一米”;南京“梧桐論語”、鹽城“黃海微課堂”、徐州“微理論”……這幾年,江蘇各設區市不斷創新形式,用一場場接地氣、聚人氣的理論宣講,讓黨的聲音直達心間,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守牢輿論陣地,加速媒體深融
11月22日下午,會議召開的同時,由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承辦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系列活動也在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全省理論宣傳的品牌活動,該活動已連續舉辦7屆,線上參與人次累計達1.2億,在青年群體中“強勢出圈”。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何將“正能量”轉化為“大流量”,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是媒體轉型路上的一道“思考題”。
信長星強調,要在塑造主流輿論格局上探索新經驗、展現新作為,以強信心為重點加強正面宣傳,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始終守牢主陣地、把握主動權。
當前,江蘇在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上全面加速,“報網端微”等各個媒體渠道百花齊放,涌現出諸多“現象級”作品。《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我比任何時候更懂你”“學習100”等融媒體產品網絡點擊量均超30億次,大型通俗理論節目《中國智慧中國行》在全國所有省級衛視和重點視聽平臺輪播,傳播效果顯著。
在守牢主陣地、把握主動權方面,“學習進行時”“e起學習”“習語常聽”等欄目形成品牌力量,讓理論“活起來”;“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等重大主題報道全景式展現全省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今年2月,省內首個聚合型、一站式的短視頻平臺“i拍”上線,搭建起網絡媒體、主題類、黨務政務網絡短視頻聯盟。
傳播實踐屢屢創新的同時,江蘇宣傳戰線也收獲了沉甸甸的“成績單”:在前不久公示的第33屆中國新聞獎中,江蘇媒體共有25件作品獲獎,再次展現出江蘇宣傳戰線的實力。
精品力作頻現,文化事業欣欣向榮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具有重要作用。信長星強調,要在推動文化創新創造上探索新經驗、展現新作為,把保護與傳承作為前提、弘揚與創新作為關鍵,積極構建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一直以來,江蘇以賡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明為使命,不斷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表達和呈現方式,拓展延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和精神品位。
展覽展陳、傳統文學作品不斷“出新”,是最真實的寫照。依托人體紅外感應、AR、全域投影實時渲染等技術,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把科技手段高質量地運用到展覽展示中。穿越展館,觀眾仿佛穿越千年,沉浸式領略隋唐繁華、盛世江南、明清輝煌。獲得“荷花獎”的舞劇《紅樓夢》以青年創作者的視角新編古典名著,演出場場爆滿,經典作品跨越時空,重獲新生。
電影《守島人》、電視劇《人世間》等6部作品入選2022年第十六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蘇劇《國鼎魂》、錫劇《燭光在前》等4部作品連獲全國文華大獎,《數風流人物》等3部電視劇入選年度“中國電視劇選集”……沉甸甸的獎項是榮譽,也是指引,鼓舞著后繼的創作者持續扎根大地,創作更多能打動人、鼓舞人的精品力作。
文學作品的創作,離不開人才“活水”。省內多個高規格展覽為青年藝術家搭臺,連續三年“名師帶徒”計劃讓學徒藝術生命“拔節孕穗”。寬松的文藝生態環境,讓“文藝蘇軍”青藍相繼、薪火相傳。
精神領航,“文明之花”盛開
32年,兩個人,一個島。在江蘇,“守島英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的精神,如“不滅的燈塔”,激勵無數人在平凡中堅守。
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近年來,江蘇積極培育選樹各類先進典型,相繼涌現出3位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7位全國“時代楷模”、81人(組)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等,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先進典型群體。他們的事跡被廣泛報道和傳播,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風尚的標桿和旗幟。
信長星強調,要在加快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上探索新經驗、展現新作為,在核心價值觀培育、道德風尚建設、精神文明創建、公民文明素質提升上打好“組合拳”,讓“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展現更加清晰模樣。
從群眾感受最強烈的地方抓起,是江蘇文明創建的“關鍵一招”。在城市,“席地而坐的文明”“角角落落的文明”“舉手投足的文明”,成為“文明典范第一城”張家港的最美圖景;在鄉村,“黨建引領+鄉風潤村+產業富民”的“馬莊經驗”產生廣泛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踐行,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廣為弘揚。
隨著“誠信江蘇”“志愿江蘇”“書香江蘇”扎實推進,目前,江蘇公民文明素養、社會文明程度同步提升,全省13個設區市、16個縣(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占比均居全國第一,2022年全省社會文明程度指數達90.48,美美與共的文明江蘇底色更加鮮亮。
講好江蘇故事,中華文化加速“出海”
在日益開放的當下,文化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同世界多種文明的對話和交流。信長星強調,要在增強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上探索新經驗、展現新作為,精心講好發生在江蘇大地的中國故事,打造適合國際傳播的文化藝術精品、文化貿易產品、文化交流項目,更好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法國當地時間2023年9月14日,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牡丹亭》在巴黎蕾博拉戲劇院成功上演,演員7次謝幕,現場掌聲經久不息,百戲之祖在異域依舊曲調悠揚。專題展覽、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更拓展了藝術交流的思考深度,讓東西方文化更為緊密地融合。
近年來,江蘇全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持續深化對外文化交流,推出一批文化精品項目,建成一批對外文化交流基地,《鑒真東渡》等多部原創歌劇出海巡演,走出一條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路。
百聞不如一見,旅游是文化交流最為直觀的載體。依托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長江文化節等品牌活動,江蘇開發長江運河等承載中華文化精神內涵的世界級旅游線路和產品,加大“運河百景”“長江百景”等文旅資源的推介力度,向世界展示“水韻江蘇”的自然和人文之美。
飽蘸歷史筆墨,提筆書寫新時代。邁向新征程,宣傳戰線全體工作人員必將勇擔新的文化使命,著力把江蘇打造成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展示地。
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記者 周永金 徐春暉
(部分圖片來源于學習強國、新華網、交匯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