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常州武進:從“一粒良種”到“一碗好飯”

伴著鍋里的氣泡噗噗聲,米香從蓋子縫隙跑出來,直往人鼻子里鉆。開蓋,鏟起,便是散發著清香、粒粒晶瑩飽滿的一碗好飯。

稻花香里說豐年。常州武進,位于亞熱帶北緣,坐擁太湖、滆湖(西太湖)蘇南兩大淡水湖,每平方千米陸地有1.82千米河道,是典型的江南水網地區。立足于良好的先天優勢,農業人在“武”字頭稻米的“種植版圖”里持續探索,撰寫“一粒良種”到“一碗好飯”的“武進秘籍”。

南來北往 破譯“種質密碼”

白米飯好吃難種,遇到的第一關就是水稻育種,用“十年磨一劍”形容不為過。

12月—來年4月,種子“遷徙”,前往海南南繁“加速器”;5月,回武進,進秧田,播稻種;6月,手工拉線,移栽秧苗;8月,趁著水稻抽穗揚花,進行配組雜交;9月下旬—10月,選良種;11月—12月,室內開磨觀米質。



“水稻育種以‘年’為單位,經歷7~8輪上述流程,優異高代穩定的種質材料會被選中,然后是‘趕考’——參加試驗:1年預備試驗、2年區域試驗、1年生產試驗,周而復始。”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的實驗樓里,副所長朱邦輝帶著團隊,緊鑼密鼓地篩選淘汰,為不久后去南繁做準備。

年復一年的南來北往,滴滴汗水澆灌出希望的種子。“今年,軟玉中科、泰香粳999、武香粳900、武運粳929等12個水稻新品種通過江蘇審定,武運粳7224和武運粳8351兩個新品種通過安徽審定。”朱邦輝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武”字頭水稻品種已超90個,累計推廣種植4.3億多畝次,增產稻谷130多億公斤,為種植戶增加經濟效益220多億元。

水稻育種,更育人。從40后鈕中一、江祺祥等老一輩育種專家,到去年剛進入研究所的95后研究生,稻田里的“追光者”組成了老中青育種研發梯隊,接力實現“禾下乘涼夢”。

“神器”更給力 種地更省力

1995年,武進農機局籌集資金1000萬元,購買28臺“洋馬”聯合收割機,武進成為全國首批用上該機器的地區;2006年,時任江蘇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局長的徐順年在常州宣布,武進成為全國第一個全面實現水稻生產機械化的縣區;2022年,我區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已達96.77%,涵蓋耕翻、種植、植保、收獲、烘干和機械化秸稈還田6個環節,位于全省前列。



在農業機械化的道路上,武進“策馬揚鞭”,特色農機裝備產業鏈持續發力。

1968年,武進農機修造廠成功試制第一臺J195型柴油機,武進成為全國第一個能生產手扶拖拉機的縣。如今,江蘇常發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逐步推進從拼速度到謀效益的重大轉變,以10%的速度持續增長每年的研發投入,將核心底盤部分的故障率由5%降低至0.5%以內,三包期延長至3年,以科技力量護航全區糧食生產。

“我區將逐步提升稻麥機械化種植、秸稈機械化處理等環節農機裝備質量,推進糧食生產機械提質增效。”區農業農村局農機管理科科長荊衛峰說。

一張“明白圖” 科技入萬家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創新發展的兩翼。如何讓新品種、新技術落地開花?

“我們所和農技推廣部門聯合編制了‘明白圖’隨種發放,實現良種與良法配套推廣。”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高級農藝師徐潔芬向記者展示了《高產優質高效栽培與防災減災技術明白圖》,栽培技術、主要作業環節、施肥參數、警示氣溫、防災減災技術等文字搭配圖片,將水稻種植的各個關鍵節點“拆開了、揉碎了”,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技術掛圖也在不斷提檔升級,從最初簡單的栽培管理要點,到生動形象的“明白圖”,再到如今豐富的短視頻等,不斷完善著農戶的使用體驗。徐潔芬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所里與中國水稻研究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等進行合作,參與編著《圖說水稻》。“《圖說水稻》聚焦水稻基礎知識、生產管理、市場流通等領域,拍攝了24個小視頻,以二維碼形式附在書中,拓寬書籍的內容深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武進從“一粒種子”出發,聚力做好標準制定、技術集成、品質提升;中間引入現代科技,構建標準化生態示范園區;后端做好科普,全鏈條保質保量,將業界好米送進千家萬戶。下一步,將積極探索構建農業全產業鏈,端牢端好武進飯碗,奮力開創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局面。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