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新“縣”象調研報告】洛陽偃師區、老城區:解鎖千年古都的青春密碼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再赴江蘇考察,要求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我蘇網攜手全國多個縣級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融媒體報道《新“縣”象印記——探路中國式現代化縣域調研行》,記錄我國地方行政區劃的基本單位“縣區”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起而尋策、敢為人先、踔厲奮進的火熱場面,通過調研和解剖式報道,為各地提供啟迪和借鑒。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明的內在聯系,為我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說起十三朝古都洛陽,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中有七朝建都于偃師。其境內發現的二里頭遺址,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關鍵性遺址,經考證為“最早的王朝”夏代的都城斟鄩所在地,有“最早的中國”一說;以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總進程的引領者和核心,開創夏商周三代文明”。近年來,偃師區從“最早的中國”出發,打造國潮新地標,掀開了展示中華文明、傳承中華文脈的新篇章。



二里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1959年,古史學家徐旭生根據文獻尋找“夏墟”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在60多年的科學發掘中,一代代考古人取得諸多重大發現,如最早的雙輪車轍、最早的井字形城市干道路網、最早的宮城、最早的中軸線布局宮殿建筑群以及二里頭都邑的陶器世界、“青銅王國”、綠松石制造坊等。“中國古代的政治文明、王朝禮制,在二里頭已經開始更加完備地形成了,二里頭已經是中國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講解員劉辰裕介紹說。



綠松石龍形器,由2000余片綠松石組成,長約65厘米,堪稱中華民族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2019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最早的中國”夏王朝走進大眾視野,這是一座集中展示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歷史、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專題遺址類博物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科研平臺助力文明探源

  博物館依托二里頭遺址與其它夏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進行第一手的考古研究,并搭建早期中國研究中心、二里頭夏文化研究院、夏商文明考古中心等科研平臺,推動夏文化的綜合研究。



精品展陳解鎖神秘夏朝

  館內展出文物1500余件,包括“中華第一爵”——乳釘紋青銅爵、“中國最早的金鑲玉”——鑲嵌綠松石銅牌飾等鎮館之寶;基本陳列“華夏第一王都”,包含“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紀探索”三部分,榮獲“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這是中國博物館界最高獎。



乳釘紋青銅爵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

數字技術復原夏人生活

  館內廣泛采用數字化展示方式,讓觀眾在博物館內,身臨其境地感受夏王朝的祭祀、戰爭、手工業制造等場景,更好地了解夏都內涵。



智慧研學助推文旅融合

  博物館的研學活動豐富多彩且極具特色,設計了《最早中國——二里頭遺址》《夏都誕生記》《跟著小夏去考古》《二里頭貴族小夏的一天》等多個課程,涉及考古發掘、文物修復、宮殿搭建、農業種植、手工紡織等諸多方面,讓孩子們在參與中更好地了解夏文化。



  “讓夏王朝從書本里走出來,讓大眾對夏文化有一個全新的認知,這樣才能堅定起我們民眾的文化自信,這也是我們建館的最大意義。”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趙曉軍說。



  偃師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歷史古城,素有夏商古都、玄奘故里、客家祖地、絲路起點之美譽。“為了做好獨特且珍貴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開發了緊扣‘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理念的新業態產品,塑造了偃師文旅新消費的風向標和打卡地,讓偃師厚重的歷史文化綻放新的光彩。”洛陽市偃師區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任麗娟說。



  老城區位于洛陽市城市區中東部和北部,是全國唯一以“老城區”命名的行政區,其現有街巷肌理形成于金元時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最近因“漢服+古城”的打卡方式迅速“出圈”,持續位居全國最受歡迎的漢服打卡地榜首,成為“古今交融、詩和遠方”的典范,這股漢服國潮風源自轄區內的洛邑古城。



歷史感:留住老底片

  洛邑古城一期于2017年4月開園,建設伊始便圍繞隋唐新潭、宋代文峰塔、金元城墻等地標,融合唐、宋、元、明、清、民國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運用“一步一景”“一街一景”“一區一景”的設計手法,塑造穿越式場景,再現古城古韻。“這是新潭,始建于隋朝,是隋唐大運河的新潭碼頭,我們開發園區的時候,在這個遺址上,真的挖到了碼頭的岸基石,就把它保護利用起來。”洛邑古城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薇說。



潮流感:建好新客廳

  2022年以來,洛邑古城提煉熱播劇《風起洛陽》中場景風貌、隋唐禮節、服裝飾品、唐風演藝、特色民俗等元素,打造了燈獅畫橋、香羅幔天、隋唐集市、文峰暮鼓等30余處打卡場景。“這些都是為了迎合年輕人喜歡拍照打卡這么一個切入點。”李薇說。



穿越感:漢服火出圈

  2023年初,洛邑古城將主導業態由非遺逐步調整為“漢服+”相關產業。一方面,吸引培育漢服商家,創新優化漢服業態;另一方面,通過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創作沉浸式演出項目,推動古城全域漢服“角色扮演”。2023年春節以來,洛邑古城漢服體驗火爆“出圈”,全國各地游客慕名而來共赴“漢服之約”。洛邑古城周邊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漢服經營市場主體由68家激增至756家。“這里原來是一個專業的汽配城,從去年12月份到今年過完年完成轉型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連漢服怎么穿都不會,后來就慢慢學習歷史、文化與妝造,在這方面政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目前店內已有上千套漢服,游客多的時候,每天要忙到凌晨。”漢服體驗館經營者李會麗說。



科技感:創造新體驗

  未來,洛邑古城二期將增加40%的游樂項目,且結合VR、 AR等數字科技,去做更多的深度體驗、顛覆性體驗;再增加20%的小吃、20%的民宿、10%至20%的文創類產品與飲品,不斷去完善各類業態。



  洛邑古城“漢服熱”的持續火爆,帶動周邊天堂、明堂、應天門等景區陸續出現漢服熱潮。“今年以來,老城區文旅市場實現井噴式增長,截至9月底,老城區累計接待游客2307.6萬人次,旅游總額收入166.9億元,同比增長1.62倍、1.97倍,特別是今年雙節期間,老城文旅再次火爆出圈,吸引全國游客共赴漢服之約。”洛陽市老城區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尚鳳輝說。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偃師區從“最早的中國”出發,賡續古老文明,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老城區依托厚重歷史文化資源,融入?旅新理念,守正創新,走出一條具有洛陽老城特色的新文旅發展之路。他們都在文化自信自強中,推進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實踐。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