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生態環境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有多少鳥兒棲息于此。所以,常州生態有多好,鳥兒最知道。眼下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常州的“好朋友們”回來啦!
鴻雁 王國波 攝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常州金壇長蕩湖相繼迎來大批越冬候鳥,或翱翔于濕地上空,或漫游于水面之上,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金壇長蕩湖俯瞰
來到長蕩湖畔,隨處可見青頭潛鴨、小天鵝、小白額雁等珍稀鳥類在戲水游弋、自由翱翔。清澈的湖水,金黃的蘆葦,各種色彩的鳥類給初冬的長蕩湖增添了許多色彩。
各類鳥兒在水中嬉戲 夏晨希 攝
長蕩湖旅游度假區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修復增加了水生植被覆蓋度,為鳥類等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和繁殖場所,尤其是吸引了珍稀鳥類,提高了生物多樣性。持續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讓這片水域成為水清、花香、鳥歡的綠意空間。
白鷺 夏晨希 攝
白尾鷂雌鳥 王國波 攝
長蕩湖是太湖流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也是東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為大量候鳥棲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對南北候鳥的順利遷徙和中轉,以及它們正常的繁殖和越冬提供了保證。近年來,長蕩湖已經成為“鳥的天堂”。2022年初,長蕩湖畔首批自然孵化的黑天鵝出殼。
青頭潛鴨 夏晨希 攝
蟻? 潤格 攝
赤頸鴨 夏晨希 攝
攝影愛好者于志強在長蕩湖邊生活、工作40余年,他說:“舉個例子,自2019年起,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多次來長蕩湖越冬,該鳥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向來被看作濕地環境質量優劣的標志。東方白鸛的頻頻現身,足以證明近年來長蕩湖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提升。”
于志強 攝
此外,自2021年起,常州自然觀察團將研究調查的觸角延伸至長蕩湖,連續兩年發布長蕩湖濕地鳥類觀察報告,展現出該區域生物多樣性的魅力。去年,長蕩湖濕地共觀測到鳥種18目53科222種,包括白鶴、東方白鸛、黑臉琵鷺、黃胸鹀、青頭潛鴨、遺鷗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極危、瀕危物種。今年,觀鳥愛好者還在長蕩湖發現灰背隼、白尾鷂、黑嘴鷗等本地較為罕見的鳥種,均為國家重點保護物種。
小白額雁 czlaowang 攝
小白額雁與白額雁 潤格 攝
近年來,長蕩湖旅游度假區通過網圍整治、湖底清淤、退圩還湖、水草種植等綜合治理,為各種鳥類創造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截至目前,已經完成長蕩湖濕地修復3.6萬畝,物種恢復到759種,其中包括青頭潛鴨、黃胸鴨、東方白鶴等全球極危鳥類。
(記者 楊成武 姚晗 通訊員 陳輝 俞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