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云
山清水秀,林茂田肥,湖美草綠,初冬的徐州依然生機勃勃、美景如畫。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時指出,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近年來,徐州牢記總書記囑托,耕地保有量實現正增加,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實現系統保護修復持續推進。新征程上,徐州自然資源系統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奮力譜寫美麗徐州建設資源保護新篇章,為中國式現代化徐州新實踐提供更加堅實的資源支撐。
牢記“國之大者”
守住耕地紅線
大雪時節,田野里一株株稚嫩的麥苗紛紛鉆出土地,努力向上生長。
“今年承包了近400畝耕地,風調雨順加上技術改良,玉米和大豆畝產量比往年增加了一半。麥苗長勢也不錯!”沛縣河口鎮種糧大戶李強說,明年他準備擴大承包面積,再多種些糧。
今年,江蘇省共表揚10個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縣(市)、區,徐州豐縣、新沂市、沛縣分列第一、二、八位;沛縣河口鎮今年首次上榜“省級耕地保護激勵單位”。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糧食生產,根在耕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耕地要像保護文物那樣來做,甚至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來做”。
總書記的諄諄叮囑,化作徐州保護耕地的堅決行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最新統計表明,全市現有耕地面積約860.9萬畝,較上年增加2.12萬畝,耕地數量實現正增加。
——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提前謀劃2024年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壓實屬地政府主體責任,核實處置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重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4.18萬畝。
——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市級每年對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縣、鎮(街道)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給予通報表揚和資金獎勵,已累計發放激勵資金2億元,充分調動了基層和農民群眾耕地保護工作積極性。
——加強耕地后備資源調查利用。全面查清耕地后備資源,建立33.75萬畝耕地后備資源數據庫,科學編制1047個項目7.54萬畝土地后備資源三年實施計劃。
——強化土地執法監督。在全省率先開展耕地保護“雙零”目標行動,構建市、縣、鎮、村四級網格化監管機制,存量違法用地大幅消減,新增違法用地基本遏制。四縣(市)獲評省“土地執法模范(先進)縣”,成為全省首家單次獲獎最多的地區。
節約集約用地
夯實高質量發展之基
走進新沂經濟開發區,新鳳鳴集團新沂基地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以來,新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保障新鳳鳴、科隆新能源等省市重大項目18個,同時為中清光伏等4個省級重大項目爭取土地利用空間1156畝,及時保障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目前,新沂經濟開發區的土地綜合容積率較“十三五”末增長35.71%,地均稅收增長11.84%。
工業化、城鎮化需要土地,農業現代化要保證土地數量和質量。生態文明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節約資源是根本之策。徐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節約集約,規劃先行。
規劃節約是最大的節約。突出國土空間規劃的控制引領作用,統籌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徐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今年8月成為全國首批3家獲批單位之一,圍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定位,擘畫了“山水交融、中部都市、兩翼田園、五點支撐”的國土空間格局。
以總體規劃為基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加快推進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報批。目前,主城區43個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完成審查,58項市級專項規劃有序推進,611個村莊規劃完成編制,“1+3+13”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逐步健全完善。
——節約集約,機制保障。
今年以來,徐州自然資源系統高效率配置資源,要素保障能力更加精進。優化資源利用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實施存量換增量、地下換地上、資金技術和數據換空間,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68萬畝,盤活低效閑置土地4萬畝,實現節約集約模范市(縣)創建全覆蓋。
緊牽重大項目保障“牛鼻子”。全市年度17個省級、194個市級重大產業項目全部完成用地保障,累計保障各類用地3.26萬畝。資源要素實現“應保盡保、高效快保”。
系統保護修復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冬日的潘安湖,魚翔淺底,群鳥翩躚。蘆葦叢中,一只只震旦雅雀時而用嘹亮的“歌聲”交流,時而成群結隊地穿梭。今年9月,這群在潘安湖筑巢育雛的 “小精靈”曾經引來各大媒體報道,甚至“飛”進了央視熒屏。
不遠處的神農碼頭,碑刻上“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話語格外醒目,見證著徐州這片面積最大的采煤沉陷區,通過生態治理蝶變國家4A級景區的歷程。
直面發展課題,徐州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生態保護修復更為系統。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系統治理和修復,全年啟動實施五大類89項生態修復工程和10個國家山水工程項目建設,編制完成《徐州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截至目前,全市累計修復廢棄宕口206處(含正在實施60處)、累計治理塌陷地29.97萬畝(治理率70.8%)。
——綠色生態本底更加厚重。年度完成造林綠化5萬畝,栽植四旁植樹450萬株,建設綠美村莊44個,近5年自然濕地保護率上升20%,2022年林木覆蓋率達31.48%,森林覆蓋率連續17年位居全省第一。生態修復“徐州品牌”更加閃亮。
“生態環境保護是世代工程、千秋偉業。我們將謀細謀實貫徹措施,久久為功抓落實,奮力譜寫美麗徐州建設資源保護新篇章。”徐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賈泉涌用“四個堅持”概括了下一步工作:堅持規劃引領不動搖,堅持從嚴保護不懈怠,堅持修復治理不松勁,堅持節約集約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