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心懷家國、造福人民,這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寫照。廣大黨員干部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時間坐標鐫刻奮斗足跡,夢想征程閃耀如磐初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恢宏畫卷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最鮮明的注腳。從“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到“最多跑一次”改革,讓群眾辦事少跑腿;從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健全世界最大社會保障網,到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穩定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老百姓操心事、煩心事,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無不飽含著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載著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
民生福祉,枝葉關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幸福而奮斗”,展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大我情懷和歷史自覺。對廣大黨員干部而言,人民情懷不是一句空話,必須體現到“走近群眾身邊”,體現到“走進群眾心坎”上。只有做好群眾的“身邊人”“貼心人”,才能更好架起黨群“連心橋”。黨員干部須用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個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傾聽百姓心聲,摸清實際需要,把點滴小事當成“心頭大事”去做,把好事實事做到點子上、做到群眾心坎上。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業績都是干出來的,真干才能真出業績、出真業績。老英雄張富清,以“跟黨走,為人民謀幸福”為一輩子的認識和信條;“樵夫”廖俊波,以“背石頭上山也要干”為自己的信仰和承諾;“燃燈校長”張桂梅,以“只要有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為辦學的誓言和宗旨……這些事跡彰顯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境界和擔當。“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黨員干部應堅持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始終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將力氣花在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把功夫下在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讓人民群眾不斷獲得更多的美好感受。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一路走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答卷。面向未來,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把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實抓好,以實際行動贏得最廣大人民衷心擁護,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偉力,交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優異答卷。(楊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