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霜傲雪梅方綻,直與天地爭春回。日前,2023年中國經濟運行數據公布:國內生產總值(GDP)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個百分點。
2023年,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在諸多超預期因素的沖擊下,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潛力,就業和物價的基本穩定是“穩”的基石。“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中國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堅定不移地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全球經濟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力量。
從主要經濟指標看,2023年,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經濟總量。人均GDP達89358元,比上年增長5.4%。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數據充分證明了中國經濟在創新驅動方面的強勁動能,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快速成長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糧食產量的“二十連豐”進一步夯實了“穩”的底盤。在全球糧食危機頻發的當下,中國的糧食安全不僅保障了自身民生,更為世界糧食市場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國際收支的持續改善和外匯儲備的穩居世界第一,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經濟的穩健態勢,更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與“穩”相對應的,是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展現出的持續“進”取態勢。新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推動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初步測算,2023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達33278.2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達2.64%,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增至54.6%;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5%,比上年提高43.1個百分點……時與勢在我們一邊,正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踔厲奮發的決心和信心所在。這份可圈可點的“中國答卷”,有力彰顯了我國經濟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
面向未來,中國經濟仍具備有利條件。回顧2023年,世界經濟低迷,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周期性、結構性矛盾較多,自然災害頻發。反觀中國經濟,無論是“新三樣”產品出口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還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總裝機的一半,歷史性地超過火電;再或是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9萬公里,其中高鐵4.5萬公里。給力的增長都表明,新質生產力、新動能等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中國經濟有望在新的一年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國經濟在挑戰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穩”的基礎扎實,“進”的動能充足。我們有理由相信,全國人民團結一心、銳意進取、持續努力,中國經濟一定能夠在2024年的發展中再創新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