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新江蘇,頭條我來說。
濕地是極其珍貴的自然資源,具備強大的蓄水、凈化水質等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江蘇濕地資源豐富,濕地約占全省面積的四分之一,在第28個“世界濕地日”來臨之際,省林業局公布了江蘇首屆10佳濕地生態修復案例。
走進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蘆葦、水杉和銀杏樹等豐富多樣的植物,與各類珍稀瀕危鳥類相伴,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徐州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里,7100畝浩瀚湖面和數萬棵池杉秀色天成,書寫著采煤塌陷地的蝶變傳奇,呈現著濕地的靈動之美。在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隨處可見碧波蕩漾,候鳥翔集,“禁漁”、“兩船”清理、退漁還濕等一系列嚴格的保護舉措,讓“濕”意盎然的濕地景觀重現。
濕地生態修復是一個社會化、長期性的任務,保護濕地既非一隅一域之事,也非一時一事之功。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濕地保護修復,全省濕地保有量達312萬公頃,濕地保護率增至47.6%。江蘇將繼續共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用更多的濕地之變,為綠色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來源: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