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近年來,常州大力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聚焦“新消費、新流量、新渠道”,積極構建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持續擦亮新能源之都、“江南美食之都”城市IP,人氣商氣煙火氣加速集聚。
多點開花,釋放消費新潛力
從多維體驗的商圈到煙火氣濃的街巷,從創意十足的市集到不斷上新的首店,如織人流隨處可見,常州消費市場活力“拉滿”。據統計,2023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0.1億元,同比增長6.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0.3個百分點。
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2023年,全市限額以上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6%。
在政策鼓勵、產品迭代等多重積極因素的助力下,汽車消費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2023年,限額以上汽車類實現零售額增長超15%,汽車類占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35%。新能源汽車消費持續升溫,全市限額以上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超200%,新能源汽車占限額以上汽車類零售額比重近40%。
國家、省、市推出多項政策舉措促進電子產品消費、家居消費。2023年,全市家居類商品升級加快,限額以上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同比增長超10%。電子產品消費持續恢復,全市限額以上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手機零售額同比增長均超20%。
場景多樣,創造消費新體驗
場景化消費是常州構建新能源之都、“江南美食之都”城市IP的重要著力點之一。要說有什么場景“最新”、關注點最高,那一定是首店。2023年以來,全市共招引Tory Burch、Manner咖啡、Tims等近80家首店首牌,全市首個主城區倉儲式會員制商店M會員商店開業。預計于今年5月開業的常州萬象城,將入駐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首店比重將達25%。
惠民消費券有序發放,有力提振消費信心。第四屆龍城嗨購節以來,市本級累計發放重點領域消費券及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1300萬元,其中包括“玉兔迎春”常州消費券400萬元、五輪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800萬元,2024年龍城嗨購節首輪消費券100萬元,共撬動社會消費6000萬元以上。消費券的發放有效提振了市民的消費熱情,2024龍城嗨購節首輪消費券15秒內被一搶而空。常州積極開展新能源購置補貼發放工作,2023年4月17日至12月29日,共5萬余人次通過審核,帶動超12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消費。2023年,全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67336輛,滲透率41.4%,其中12月10838輛,滲透率達65.5%,月度、年度滲透率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促銷費活動豐富多彩,消費氛圍愈發濃厚。“品質生活·常享消費”第四屆龍城嗨購節,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以春游、夏夜、秋饗、冬購為四季主題,將市民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文商旅各主題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在龍城嗨購節主線下,“蘇新消費·愛商溧陽”溧陽嗨購節、金壇嗨購節等“一區一主題”系列活動扎實開展;第七屆常州太湖灣音樂節引爆龍城假期夜間文旅市場,吸引樂迷超10萬人,帶動周邊景點、酒店、交通等效益預計實現收入約2.8億元,形成多層級、廣領域、全時段消費促進開展新局面。
IP效應不斷放大,城市品牌更加響亮。發布《尋常味·品江南》常州餐飲書籍,指導開展“第七屆常州包子大會”“新北區首屆國際美食文化旅游節”,組織常州東坡宴亮相海南“2023東坡美食文化薈”等系列活動。舉辦“第三屆中華節氣菜大會暨首屆江南美食節”,以節為媒,主動體現文商旅融合發展,展現新能源之都卓越的營商環境軟實力和獨特的江南人文底蘊。通過參加在馬來西亞舉辦的首屆江蘇國際文化貿易展覽會,進一步推動常州餐飲文化走出去,強化餐飲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
老字號煥發新活力,消費場景豐富多元。開展第四批“常州老字號”認定工作,共認定16家“常州老字號”,目前“常州老字號”企業共56家。2023年8月18日至22日,“老字號奇妙夜”國潮生活節精彩舉行,近30家常州“老字號”集體亮相;9月28日,2023年江蘇省老字號“三進三促”常州站活動啟動,全省13個設區市的55家老字號企業進行為期3天的展示展銷,助推老字號傳統技藝、產品和服務傳承創新。
多措并舉,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2024年,常州商務部門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促消費工作的決策部署,充分挖掘消費熱點和增長點,積極適應居民消費習慣變化和提質升級需要,全力推動常州消費促進工作邁上新臺階。
提振消費市場活力。充分放大“品質生活 常享消費”龍城嗨購節效應,持續舉辦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促進活動,形成“月月有特色、季季有主題、全年有成效”的消費促進氛圍。結合“五一”、國慶假期及“雙十一”“雙十二”促銷等重要時間節點,聚焦零售百貨、餐飲老字號、家居家電、成品油等群眾關注的消費領域,發放惠民消費券、拓展數字人民幣商貿領域應用場景,推動全市消費需求與供給互促并進,加快構建消費經濟新格局。
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堅持從供給側發力創造新消費增長點,加大優質商貿企業引進和集聚,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壯大品牌首店規模。加大對批零住餐貿易經營單位的摸排力度,對照列統入庫標準,會同板塊、統計部門對達到限上標準的企業,督促其入庫列統,夯實指標基礎。
打響特色消費品牌。持續擴大“江南美食之都”品牌影響力,聯合行業組織、重點餐飲企業等開展各類美食品鑒、推廣活動,努力提振餐飲消費“煙火氣”。對老字號企業進行系列宣傳推廣,提升常州老字號知名度與影響力,加強老字號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努力發揮老字號企業在消費促進和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商貿流通體系。積極用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國試點機遇,加大創新舉措實施落地。不斷推動常州核心商業載體建設,持續關注南大街、青果巷、三堡街等省級示范步行街的創新發展,指導常州有關步行街準備下一批省級示范步行街申報創建工作。
推動消費提檔升級。深入推動綠色消費領域潛力釋放,持續聯合相關企業開展綠色家居、節能補貼、以舊換新等專項活動。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推動傳統商貿企業線上線下融合創新,不斷提升新零售、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新業態對消費提升的貢獻度。用好進博會等平臺資源,繼續舉辦跨境商品購物節等活動,加大優質進口商品的消費,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進一步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