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捕魚,寓意著“年年有余”的好兆頭,此時正值“起魚”的好時節。在江蘇省盱眙龍王山水庫,養殖戶們紛紛開始拉網捕魚,呈現出一派魚躍人歡的豐收景象。今天,就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去感受收獲的喜悅。
趕魚、下網、起網、趕運,整個冬捕現場繁忙而有序。隨著太陽的升起,湖面泛起了一層薄薄的霧氣。養殖戶們熟練地撒下漁網,他們一邊觀察著水面的波動,一邊調整著漁網的位置,以確保能夠捕捉到更多的魚兒。
“準備收魚嘍!”伴著一聲聲雄渾激昂的號子,百米大的漁網漸漸收攏,鬧騰的魚群頓時像炸開了鍋,“撲通撲通”的聲音不絕于耳,水下的魚兒仿佛也要躍上水面,湖面上濺起陣陣水花?,F場的養殖戶們個個身穿下水褲,費力地揮舞著抄網,將一條條大魚打撈逮進網兜,由吊車起運上岸。
盱眙縣天源河湖開發有限公司水庫管理員彭家國告訴記者,現在是一年一度的冬捕,采取“以水養魚、以魚凈水、人放天養”的生態養殖模式,魚苗投放后無人工干預,純生態生長,品質口感非常好。預計2024年全年產量超100萬斤,主要銷往東北、北京、廣州等地。
好水養好魚。盱眙天源河湖公司利用龍王山、天泉湖、桂五等中型水庫,實施以漁養水工程,投放花鰱、白鰱等以藍藻等浮游生物為食的魚種,采取不投餌、不施肥、不打藥的方式,為水庫魚提供純野生養殖環境,形成健康、合理、有效的生態生物鏈。年初投放、年尾收獲,水庫魚年產100余萬斤,連續多次走進食博會,遠銷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地,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 ”。
近年來,盱眙縣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將生態環境保護與“五大行動”一體謀劃、同步推進,守牢生態底線,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扎實開展生態治理和修復工作,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通過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合理利用河湖資源,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黃金資源”釋放出了“黃金效益”。
擦亮綠色生態發展的底色,伴隨冬捕豐收,在“年年有魚”的背后,讓生活也更有余,愿這豐收的喜悅化為新一年的干勁、信心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