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無錫大地上興起一場對新質生產力的“大開發”。從梁溪區未來的空天產業園區工地,到濱湖區即將投入使用的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再到惠山區重大項目攻堅動員大會,各地以拼搶之勢開工開干,結合區域特色構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四梁八柱”,在“硬核”新興產業賽道上積蓄未來發展勢能,加快產業鏈升級助力“老樹發新芽、新樹扎深根”。創“新”提“質”的萬千氣象涌動,匯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團團星火。
競逐未來賽道
向新產業要新質生產力
農歷新年剛過,位于揚高路的元寶樓地塊就熱鬧了起來,梁溪空天產業園區即將在這里開工,東方空間航天動力總部項目、空天產業配套項目都將進入全面展開建設階段。未來在這里,將有空天產業配套、創業孵化空間、航空航天信息科研創新平臺、空天產業展陳及科普等各類空天產業相關的功能空間。
聚焦航天航空領域的未來產業,鎖定北斗空間信息等五大產業集群,老城廂在空天產業、空間信息、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2024年才開局,梁溪區就在空天產業動作頻頻:1月初,與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合作的“太湖空天動力研究院”在梁溪落地,研究院將在3年內建設一個超百人的科技企業孵化投資專業團隊,在無錫搭建研究院成果轉化平臺、產業孵化載體以及創業投資基金平臺;2月初,梁東路東方空間發動機總裝廠房內,可回收液體火箭“引力二號”的發動機原力-85首臺整機下線,為發動機在無錫的批量生產打下了基礎;最近,氦星光聯全球AIT總部暨雙子宇航項目正式簽約落地,預計投資超2億元,計劃在2年時間內建設年產百臺的衛星激光通信終端產線。
近日,無錫首個未來產業特色園區——無錫合成生物產業園在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揭牌落地,園區精準錨定未來產業的一個新賽道:合成生物。園區將聚焦合成生物技術在生物醫藥、食品以及材料等領域的開發應用,力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合成生物產業創新高地。
向“新”而行,邁步新賽道,無錫高新區加快培育未來產業。今年1月,“5+N”未來產業三年行動規劃出臺,布局以化合物半導體和先進封測、氫能和新型儲能、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細胞基因和合成生物、元宇宙和虛擬現實等為主攻領域的“5+N”未來產業集群,力爭到2026年,全區未來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
升級產業鏈條
變傳統優勢為全新勝勢
“不斷精益求精,往高端、尖端進發,特別是在原材料研發應用、精密機械加工設備等方面攻堅克難,持續提升企業產品性能的獨特性與競爭力?!毙麓洪_工之際,江陰市盛龍冶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惠國再次明確企業向未來邁進的方向。盛龍機械是一家從事冶金成套設備研發生產20多年的民營企業,如今正力爭向數字化、智能化、規?;?、集約化方向升級,以新質生產力帶動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產生和發展的關鍵變量,作為省雙創人才、國家A類高層次人才,江陰優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符宇強深耕低碳數字化燃燒領域多年,公司自主研發的“基于工業互聯網面向工業窯爐高效燃燒的大渦湍流算法”技術入選工信部節能裝備推廣目錄。當前,優燃科技正瞄準新質生產力,不斷研發升級工業燃燒系統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燃燒,為制造業企業實現低碳、智慧化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
走進位于宜興丁蜀鎮的江蘇亨鑫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各類機械設備正有序運轉,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經過拉絲、物理發泡絕緣、外導體縱包焊接等工序后,一根根無線通信用的射頻饋線被生產出來。這家誕生于20多年前的企業,如今已成為全球知名的無線接入系統方案提供商,客戶遍及歐洲、亞太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內長期穩定優質客戶包括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鐵塔等。
丁蜀鎮因陶業而興,因紫砂而繁華。小小一抔陶土在丁蜀不斷創出新花樣,讓陶瓷不僅能“入地”還能“上天”,高強度、耐磨損的集成電路陶瓷外殼已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設備。在科創大潮中,宜興工業陶瓷正向電子設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探索,陶瓷、耐火、機電等產業向著高端化、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演繹著一場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齊頭并進的實踐。
布局“四梁八柱”
積蓄高質量發展動能
新春伊始,華中科大無錫研究院里滿員開工,忙著謀劃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創新平臺融合建設。而產品訂單成倍增長的研究院孵化企業黎曼機器人,剛于上月遷回研究院的研發大樓,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共同見證下,開啟機器人產業研發新篇章?!耙贿^節就忙得很,為產品訂單和售后服務四處奔走?!逼髽I負責人張剛說,面向航空航天、儲能電池、氫能裝備三個細分領域,企業正加緊開展機器人化智能裝配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人才集聚、平臺落地、招商加速、基金上馬……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四梁八柱”正在錫城各地清晰成形。依托多年來培育的“院士經濟”和新型研發機構,惠山區充滿新質生產力發展底氣。2月19日,在區重大項目攻堅“鵬程行動”動員大會上,區委主要負責人提出,招引項目要在育“新”上早謀劃,聚焦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瞄準人工智能、新型儲能、商業火箭、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新賽道,做到“無中生有”“有中更優”,加快布局若干個高成長性、先導性的未來產業。
位于濱湖蠡園開發區的上海交大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內,今年每月都有一批實驗設備進場,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朝著正式運行快步邁進。集聚了無錫近90%院所資源的濱湖區各類創新平臺、科研機構加速涌現,建成深海載人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9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累計獲得20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及國家技術發明獎。去年,包括上海交大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大樓、無錫先進納米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等一大批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的創新平臺落地濱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濱湖還將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適配濱湖的前沿領域,打造更多高能級平臺,實現更多原創性、前沿性和顛覆性技術的轉化和應用,加快推動孵化器全鏈升級,打造更多百億級科創高地,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持續激發區域創新“裂變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