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近日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2個省委一號文件。文件緊扣“穩產、增收、四提升”3大關鍵詞,部署了7個方面30條重點工作,干貨滿滿,振奮人心。
江蘇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境內平原遼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江蘇也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種類繁多,包括糧食、棉花、油料等。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江蘇有條件、有基礎、有決心。今年省委一號文件的正式出臺,是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具體舉措,是江蘇奮力跑好鄉村振興之路的行動指南。貫徹落實好這一重磅文件,必將推動“魚米之鄉”開遍鄉村振興之花。
長期以來,江蘇“三農”工作基礎扎實、成效明顯,呈現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良好局面。江蘇糧食總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2023年達到759.5億斤的歷史新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488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07:1。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充分利用平原多、水網密、科技強、人民勤等綜合優勢,江蘇的鄉村振興事業一定能夠走在前、做示范。
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錨定“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力求在更多領域、關鍵環節率先實現突破。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產能,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深入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以縣為單位組織實施國家級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建設700個綠色高產高效豐產片;圍繞大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提出促進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大力支持農村地區創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深入實施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四項舉措。圍繞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做好做足“土特產”文章,鼓勵每個農業大縣至少培育1個10億元以上特色產業,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直播電商+產地倉+寄遞”等新模式……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省委一號文件不僅描繪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而且明晰了實現目標的措施路徑,是一份沉甸甸的任務書和施工圖。
思路決定出路,方向決定結果。“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20年來,“千萬工程”貢獻巨大,意義深遠,不僅造就了浙江萬千美麗鄉村,而且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理應成為全省上下推進鄉村振興的必修課。
春耕春管正當時,不誤農時不負春。搶抓春季好時節,從頭開始加油干,把省委一號文件落地生根,新時代“魚米之鄉”江蘇一定能夠開遍鄉村振興之花!(秋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