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網訊 干凈整潔的道路,井井有條的院落,艷麗多彩的文化墻繪……走進江蘇揚中經開區三躍社區的長征路景觀帶,一處剛建成的“法治家風文化園”,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廣大家庭樹立“文明家風我傳承”的文明理念。近年來,揚中積極探索家庭文明建設路徑,通過教育引導、創評帶動、家風教化等方式,以家風帶民風,以民風促鄉風,在廣袤的田野上播下文明的種子,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精神基礎。
家風家訓牌“曬”在家門口
“待人貴真誠,為人須謙和,孝道當竭力,親情互相助”“仁愛寬厚,父慈子孝,鄰里友愛,克勤克儉”……揚中八橋鎮紅旗村每家每戶門口都掛有一塊“私人定制”的家風家訓門牌,一句句簡短的家訓,成為紅旗村家庭建設的一道特色風景。
據了解,去年上半年,紅旗村開展家規家訓的征集活動,并以全村黨員戶家庭門牌“出新”這一契機,將家規家訓一同印在“黨員家庭”門牌上,從黨員做起,接受全村的“家風監督”。“一個人的啟蒙教育來自家庭,好家風可以塑造好品格。”朱巾才是紅旗村的老村書記,他一心為民、廉潔務實,村里人對他十分尊敬。他時常把“尊老愛幼、廉潔奉公、多做善事、鄰里和睦”這句家訓放在嘴邊,“在家門口曬家風家訓就像是亮了承諾書,除了能自我警醒外,左鄰右舍還能相互監督。”
不僅是紅旗村,在揚中,家風家訓“上墻”的村不勝枚舉,這是揚中“做活”家風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一塊塊嶄新的家風家訓門牌,不僅釘在墻上,更是印在居民的心里,成為培養傳統美德的“營養大餐”。
家風“傳家寶”惠及三代人
揚中經開區雙躍村村口,一塊刻著42字“黃氏祖訓”的泰山石巍然佇立,無聲訴說著黃氏家族幾代人百余年的立世之本。如今,家族300余人不僅能做到“一家有難齊幫忙”,更帶動了全村民風向善向上。
種子發芽需要豐沃的土壤,好家風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延續傳承。2023年9月,在揚中舉行的2023年夏秋季入伍新兵歡送大會上,來自“心系國防模范村”萬福村的新兵徐興濱,挺著胸膛,滿臉自豪。徐興濱的家族里,從爺爺到孫子,一家三代人都踴躍報名參軍,“包攬”陸海空。舍小家為大家的報國情懷,成為這戶家庭代代相傳的好家風。
無獨有偶,作為三躍社區最早一批懸掛上家風家訓牌的居民,退休教師王巧芳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時間,為社區有需要的孩子免費開展課外輔導,還免費提供餐食,只為盡自己所能讓孩子們能夠多學一點,也幫他們的父母減輕負擔。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女兒也都加入了教師行列。“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帶頭樹立好家教、好家風,同時用好的家風去帶動和影響身邊的人,我們生活的環境才會越來越好。”王巧芳說。
讓好家風“勁吹”美麗鄉村
家風正,則民風淳;家庭美,則鄉風“靚”。為讓好家風觸角延伸至鄉村每個角落,揚中各鎮(街、區)從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入手,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優良家風家訓深入人心。
借助“好家風+文化墻”“好家風+網格”等模式和手段,搭建更多傳承好家風、孕育好家風、弘揚好家風的橋梁。廣泛開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豐富多彩的評選活動,以掛牌表彰、積分兌換等方式開展正向激勵;依托婦女之家、道德講堂、實踐所(站)等平臺,采用故事會、板凳會、庭院會、文藝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形式,發動全村老少熱議家風;重點在學校、村務公布欄、文化廣場、房前屋后,繪畫“好家風、好家訓”“文明家規”等圖文并茂的專欄,讓好的家風家訓真正扎根于人們的心靈、滋潤人們的精神,融入鄉村發展的每一個角落,使其成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動力。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盡管各家的家風不同,但好的家風總是共通的,歷久彌新。如今,好家風的“種子”已經在揚中的廣大農村生根發芽,逐漸成為好民風的凈化器、鄉村治理的穩壓器、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楊蝶飛 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