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過去一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江蘇和南京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人代會江蘇代表團審議,并兩次親臨江蘇視察、發表重要講話;7月份在南京考察調研,就南京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等作出重要指示,飽含著對江蘇、對南京工作的巨大關懷和殷切希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勁動力,引領我們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砥礪前行。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今起推出“筑夢現代化共繪新圖景 喜迎2024全國兩會”系列報道,向總書記匯報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在各自崗位上“走在前、做示范”的創新實踐,展示“強富美高”新南京現代化建設新圖景。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去年3月、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次重要講話中對江蘇提出“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擺在首位的都是科技創新。
一年來,南京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依托南京稟賦優勢,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力爭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以科技創新推進產業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國家創新型城市評價居全國第4位。
南京城
【現場回訪】
紫金山實驗室里,6G科研團隊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去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市考察。他來到紫金山實驗室,走進展廳、6G綜合實驗室,詳細了解推進重大科技任務攻關等情況。習近平強調,現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顛覆性技術隨時可能出現,要走求實扎實的創新路子,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立下功勛。
日前,記者走進紫金山實驗室,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足跡進行回訪。
一進入實驗室大樓,大廳張貼的16字愿景即映入眼簾:“原始創新、頂天立地、世界一流、不可替代”。再向里走去,6G綜合實驗室里一片忙碌。為了盡早實現6G關鍵性能指標的全面驗證,6G科研團隊正忙著開展空口校準和相干協作傳輸試驗,已完成關鍵試驗數據的采集和試驗數據分析。其結果將為6G頻譜效率進一步提升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尤肖虎告訴記者,現今研發6G,就是為未來智能化信息社會提供超強連接能力,比如用戶要使用云端智能技術,只需極短的時間。
“總書記的關懷是我們技術攻關的最大動力。”在尤肖虎的帶領下,團隊成員都在努力與時間賽跑,大家把目標任務分解到每個月,鉚足干勁、抓緊時間開展技術攻關,至少每周召開一次技術分析會……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方向,經過眾多技術人員的默默耕耘,紫金山實驗室建立了業界首個6G實驗室,初步建成6G端到端實驗平臺,6G光子太赫茲通信實時傳輸速率從400Gbps提升到1Tbps,再次刷新世界紀錄。實驗室還突破大網操作系統、毫米波太赫茲通信與核心器件、內生安全DPU芯片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成果在多個國家重點行業應用。
創新突破的取得離不開人才。在實驗室,記者注意到,在場科研人員既有灰白頭發的老一輩,也有身姿挺拔的“70后”“80后”,還有不少青年人才。如今,紫金山實驗室已形成規模超千人的高水平科研團隊,科研人員博士比例達40%,在站博士后25人,擁有兩院院士4位,國家和部省級高端人才70余人。以通信技術為例,便集中了包括尤肖虎在內的三代研發人才。
“后續,實驗室將繼續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特別是要加強青年領軍人才的引培,助力實驗室科研創新高質量發展。”尤肖虎表示,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組成部分,紫金山實驗室將進一步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強化使命擔當,攻克更多關鍵核心技術,為助力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再立新功。
【南京這一年】
扛起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之責
2月20日,江蘇召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專場新聞發布會。會上,包括紫金山實驗室的南京成績被頻頻提及。
按照總書記的指引,南京全市上下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緊緊圍繞“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在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建設上取得初步成效。
南京城東,麒麟科創園。一列“信息高鐵”正飛速駛出,其城市算力網解決方案作為南京市培育的科技成果已經輻射到鄭州等城市,支撐了國內科研院所、高校和智算公司訓練超過10個百億級大模型。瞄準長時儲能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國際首套“百兆瓦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與集成驗證平臺”的建設也正如火如荼,預期2025年可正式投入運行。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落實總書記要求,南京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均聚焦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堪稱“國之重器”。
“平臺選擇南京落戶,主要是看重南京區位優勢明顯,輻射面強;高校和科研機構眾多,人才優勢突出;創新氛圍活躍,支持和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的政策發力早、力度大。”國家能源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研發中心主任、中科南京未來能源系統研究院儲能團隊負責人陳海生介紹。
基礎研究突破點燃原始創新引擎,產業化之路如何更加通暢?去年底,南京獲批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南京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探索建立“放權松綁”的人才科研特區,建立一體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科技政策創新和科教資源集成,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
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是我省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這些天,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正忙著整理“今年要帶去全國兩會的話”,“主要是十年來的進展和兩會建議。”劉慶說道。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調研。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強調“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兩次與總書記的直接接觸,為劉慶和他的團隊指明了奮斗方向。
“去年兩會期間,我們就抓緊召開了視頻會議,傳達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大家也集思廣益討論了要怎么做。”劉慶介紹,江蘇產研院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緊緊圍繞現有產業真需求和技術難題,廣泛集聚全球創新要素資源,持續提升應用技術研發供給能力,初步建成了集創新資源、產業需求和研發機構于一體,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我們已經建設77家研發載體,和海內外180余家高校院所與科研機構、300多家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習近平總書記對種業振興念茲在茲,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在南京,有一個專門研究種子的實驗室。“我們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是對標國家實驗室建設起來的種業領域科技創新平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黨委書記易中懿介紹。成立一年多來,鐘山實驗室已瞄準種業重大技術攻關啟動一批科研項目。2月4日,玄武區與江蘇省農科院簽署《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新建載體建設合作協議書》,為后續加快建設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推進硅谷種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過去一年,南京啟動實施2023年市級重大科技專項申報,圍繞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累計立項17個,持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科技金融服務驛站為抓手,開展“價值發現”“陪伴成長”“助力騰飛”三大行動,“寧科貸”合作銀行當年累計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發放貸款金額超500億元。2023年,南京高新技術企業突破 1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 2.3 萬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107 家、總量達 213 家。
中圣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宏新介紹,通過不斷的研發創新,從用熱棒技術治理凍土助推青藏鐵路全線貫通,到冷氫化技術攻克多晶硅生產過程中劇毒、高污染副產物難以處理的難題,再到今天的清潔能源核心成套裝備的再發展,中圣科技每三到五年就形成一個重大科技成果,用技術創新幫助社會解決問題。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產業科技創新是主攻戰場。接下來,南京將緊緊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目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全面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用創新硬實力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