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這釋放出一個鮮明信號:國家對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視。
徐州作為江蘇省唯一肩負老工業城市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雙重任務的地區,一直不斷求新求變。市委書記宋樂偉指出,突出科技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斷擴大創新投入、優化創新機制,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在徐州,新質生產力“新”在哪里?在高質量發展的主題下,徐州如何循“新”出發,向“質”而行?
煥新:托起“智造”底座
什么是新質生產力?
其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落到產業維度,要匹配新質生產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征,加快轉型升級是重中之重。
每8秒就能完成一個電芯,一天能完成35個以上動力電池包!在徐州徐工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數智化產線上,橙黃色的機械臂轉動不停,智慧大屏生產數據不斷跳動,一件件包裹藍色絕緣膜的電池包正自動封裝下線。
公司制造管理部部長毛明星告訴記者,今年1月,公司一期項目投產,在邊生產的同時,另外一條更高效更智能的數字產線及二期擴產項目也在推進中,預計全部投產后,可年產15GWh動力電池。
走進江蘇華電鐵塔制造有限公司,這家全國特高壓鐵塔定點生產企業,通過設備在線控制、工藝自動運行優化,不僅實現了產量的增長,產品質量也實現數據可追溯,產品不良率由改造前的0.03%降低為0.011%。
在徐州易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新投用的智能化生產線正加快生產。“我們正積極推進數字化流程再造,產能達到了30臺/天。”公司總經理趙忠祥介紹,作為國內領先的小型環保車輛制造商,有了智能產線,接單能力大大增強,目前,在手訂單的生產已排至3月底,預計今年可實現穩定增長。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也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2023年,徐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達1200億元、增長45.7%,上云上平臺企業突破1萬家,數字技術不斷催生新興產業的新突破。
今年是徐州數字經濟“三年行動計劃”的第三年,也是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的第三年。徐州把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作為新質生產力,持續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助力促進“數實融合”。
與此同時,突出數字賦能,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支持平臺經濟、總部經濟發展,深化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提質:暢通“鏈式思維”
加工、焊接、傳送……在徐州一家機械制造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生產線正有條不紊高效運轉著。
這家公司是徐工挖機合作的供應商之一,在徐工挖機供應鏈管理團隊的專項幫扶下,產線焊接自動化率提升了50%,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提升了35%。
上下游企業相互聯動、創新協同、產能共享的產業發展模式在徐州正變得越來越普遍,產業鏈供應鏈環環相扣、融合發展的良好生態也逐漸形成。
如何進一步發揮資源、技術、市場優勢促進產業持續“生根”,鍛造產業發展的堅實“黃金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鏈”上攻堅,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徐州正加快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強鏈”上,徐州培育一批具有“鏈主”地位的企業,徐工、協鑫、徐礦、徐鋼……就像強壯一個個關節,串聯起一根根骨骼,不斷帶動徐州產業發展形成先導優勢、特色優勢和綜合競爭優勢。
在“補鏈”上,著眼提升產業安全和韌性,徐州實行“一鏈一策”打通堵點、接通斷點,一批像精創電氣、鑫華半導體、賽摩電氣、恩華藥業這樣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有效掌控細分領域和關鍵環節。
在“延鏈”上,拓展產業覆蓋面和價值鏈,徐州不斷推動重點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優化產業鏈結構、提升產業鏈價值,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
暢通“鏈式思維”不僅要外向發展更要內生挖潛。去年,徐州舉辦“343”創新產業集群四鏈融合對接會,現場發布172項創新產業集群科技成果、126項技術需求清單、6600余個崗位人才需求清單、524.03億元資金需求清單,加快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線發力新質生產力,建立完善現代化產業創新生態。
賦能:布局未來賽道
3月上旬,第29屆華南國際口腔展、第29屆國際粉末冶金展先后揭幕,這其中都出現了一家徐州企業的身影——江蘇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小小粉末,經過3D打印技術,可以成為牙科醫生用的牙冠,也可以成為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領域的渦輪葉片、冷卻磨具。是什么讓小粉末實現大應用?答案是科技創新。
新質生產力的“新”,關鍵在于科技的先進性、創新性、引領性。
從增材制造專用粉末,到智能裝備制造,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威拉里堅定不移的發展思路。
“我們的愿景就是要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創新型材料公司。”江蘇威拉里公司總經理蔣保林表示,作為國家級科改示范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威拉里堅持把解決關鍵原材料“卡脖子”難題和擁有自主可控創新成果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推動關鍵材料國產化。目前,公司主營產品市場占有率38.6%、居全國第一。
未來產業正處風口,未來產業決定產業未來。
去年以來,徐州結合現有產業基礎和未來發展潛力,聚焦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等一系列部署,前瞻布局了“5+X”未來產業體系,積極搶占新領域新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
以氫能與新型儲能、深地空間利用、第三代半導體、細胞和基因技術、通用人工智能“5”個成長型產業;零碳負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前沿新材料、虛擬現實、生物育種等若干“X”項前沿領域發展未來產業體系,同時不斷拓展未來網絡、合成生物、量子科技、類人機器人等前沿科技。
徐州將深入實施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抓牢技術攻關、中試孵化、場景應用、開放合作等關鍵環節,積極開辟新賽道、爭創新優勢、強化布局新領域新賽道,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