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潮涌東風勁,奮楫揚帆啟新程。3月11日,全國兩會勝利閉幕。江蘇的代表委員們步履不停,陸續回到工作崗位。大家紛紛表示,要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帶回一線,以“看準了就抓緊干”的決心和魄力繼續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向“新”而行,澎湃新質生產力動能
“作為經營主體,必須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才能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注入‘活水’。”全國兩會閉幕后,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精創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敏認真整理相關筆記心得,返回位于徐州企業的生產研發一線后,第一時間向公司管理團隊宣講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精神。
“總書記強調,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李敏表示,我國冷庫行業一直存在節能改造、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
“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鏈。”李敏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專注于冷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將持續增加研發投入,以數字賦能占領先機,同時以冷鏈資源數字化為手段,智能化改造促進節能、數字化賦能促進節能、標準化領航促進節能,引領行業走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讓中國冷鏈更智能更節能。
南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辦公室內,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南通大學教授施衛東仔細整理著兩會期間的筆記,密密麻麻的字句間,“新質生產力”是高頻詞。“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一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過去數年,施衛東專攻流體機械(泵)節能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帶領南通大學的學生實地走訪調研江蘇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處、國家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多家重點企業,將創新技術和實際場景相結合。“接下來,我們會緊緊圍繞國家重大工程需求,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繼續深耕流體機械與海工裝備領域,努力在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成果轉化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取得新進展。”
以文化人,講好傳統文化的故事
“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今年全國兩會,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勉勵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
近年來,“博物館熱”持續升溫。以南京市博物總館為例,去年共接待游客近370萬人次,年齡層次在10-39歲之間的觀眾占7成以上。“我們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讓博物館更好釋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力量。”宋燕介紹,南京市博物總館努力建設社教活動特色品牌體系,打造出貫穿全年的“四季文博”社教活動,讓不同年齡段的游客在學與識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總書記對文博工作關懷備至,殷殷囑托、催人奮進,我們一定件件落實、不負期望,不斷加強博物館與市民的深度接觸。”
同樣致力于講好傳統文化故事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研究所藝術總監、江蘇省文聯副主席(兼職)姚建萍。“我們這一輩人有義務和責任去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總書記的囑托給了我們更大信心去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多年來,姚秀萍和團隊將蘇繡這項古老的非遺工藝與生活緊密聯系,既有花樣多變的“蘇繡+”新經濟形態,又深入西部鄉村為當地帶來致富機會。“我們進校園、辦展覽,想讓年輕人從小就認識蘇繡,在他們心里埋下一顆傳統文化的種子。”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為了迎接祖國華誕,姚建萍和團隊已經投入到原創蘇繡作品的制作。“我很自豪能親手繡出作品為祖國慶生,也希望蘇繡這項工藝越走越遠,始終和時代發展同頻共振。”姚建萍說。
以民為本,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3月12日,全國兩會閉幕后的首個工作日。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議事廳內,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向黨員干部、企業和社區職工群眾代表傳達了全國兩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我向總書記匯報了去年永聯村及村民的收入情況。”吳惠芳回憶,總書記笑著說:“走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道路,你們是先行者,要把這個路子蹚出來。要繼續推進共同富裕,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從上世紀70年代由灘涂圍墾而來的經濟落后村到創辦多元化企業集團的“華夏第一鋼村”,從“以糧為綱”到“以工興村”,永聯村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城鎮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業現代化的共同富裕之路。2023年,永聯村人均純收入達到7.3萬元,村民們也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務與豐富的文化生活,過上了“讓城里人羨慕的日子”。
“未來,我們不光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采取措施,還會在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數字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的建設上再下功夫,打造出一個更加和諧幸福的永聯村。”吳惠芳說。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我返回工作崗位后,首要任務就是積極學習宣傳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一線醫療工作中去。”北京歸來后,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俊杰的日程表已經排滿:12日上午安排專家門診,下午回到手術室主刀高危手術,結束一天工作時已是深夜11點。
“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為我接下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張俊杰表示,自己正與團隊圍繞心臟瓣膜技術進行攻堅,期望研發出質量一流、性價比高,且具有中國知識產權的瓣膜,最大程度解決患者醫療負擔。作為一名醫院管理者,張俊杰表示,他還將與同事們開展交流座談,以實際行動落實要求,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優質和貼心的服務。
(部分圖片由采訪者提供)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喻婷 張蘇寧 王宛璐 柏麗娟 童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