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2023年,常州國家高新區工業開票銷售收入達5096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有力支撐常州邁入“GDP萬億之城”。新能源汽車電氣設備產業入選工信部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獲評全國首批縣域商業“領跑縣”,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位列全省城區第一方陣。
作為常州城市“創新主引擎”“新能源之都核心區”“跨江融合橋頭堡”,常州國家高新區如何抓住機遇,化起勢為勝勢,全力“搶跑”?
充分彰顯“挑大梁、作示范”的高新擔當,創“新”提“質”的萬千氣象涌動,加速奔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動能。”區委書記周慶表示,新的一年,常州國家高新區要以更加飽滿的激情融入“532”發展戰略,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投身“新能源之都”建設,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鍛造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持之以恒放大現有優勢,發掘潛在優勢,形成新的勝勢,為全市新型工業化探索新路、積累經驗、打造樣板。
“新質生產力”加速奔騰
深植創新基因,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AB類30名,獲評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5個,占據全市“半壁江山”,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星級企業數、凈增高企數等多項數據穩居全市第一;“頭回客”變成“回頭客”,超50家跨國公司CEO來訪交流、推進合作,156個優質項目簽約落地,進出口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等6項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全市第一……
這些關鍵經濟指標的正增長,既呈現了熱火朝天的產業升級景象,也體現了常州國家高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心。
比亞迪常州基地生產車間
被譽為“全球爆款”誕生地的比亞迪常州基地,去年產量突破30萬輛、產值超過440億元,11.7萬輛新能源汽車遠銷海外。“一輛車”駛向全球的軌跡見證了一個產業“拔節”的力量——2023年,常州國家高新區(新北區)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規模突破1100億元,同比增長23.9%。全區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誕生。
風口之下,瞄準“新質”驅動,聚焦重點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一個個“千億集群”蓄勢待發。以常州生命健康產業園區為主陣地,建設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發力“大健康”賽道,已培育規上生物醫藥企業56家。聚焦合成生物產業,以推動南京師范大學合成生物研究院建設為抓手,建成綜合、集成、開放、共享的科技創新平臺,構筑從產業前沿關鍵技術創新、成果孵化轉化到綠色產業示范的創新鏈條,實現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推動合成生物產業發展。
企業站在創新“C位”
天合光能、新陽科技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新增兩家百億級企業,捷佳創實現30億元、50億元規模“兩級跳”,安費諾、九號科技、樂萌規模突破30億元,27家企業稅收貢獻超億元,創歷史新高。合全藥業連續兩年納稅超10億元,梅特勒—托利多獲批全市唯一省級外資研發中心。新增2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長青科技、天元智能、萊賽激光成功上市,天合富家成為全區首家獨角獸企業……在常州高新區,企業始終是創新主角。
“沒有技術突破,產品的持續差異化創新就無從談起。”中簡科技總經理楊永崗說,中簡科技扎根“東方碳谷”,致力于國內碳纖維產業化,敢于和世界級的碳纖維生產企業“掰手腕”。目前,常州高新區已集聚中簡科技、天馬集團、新創碳谷等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領域龍頭企業,新型碳材料產業集群被列入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頭部企業“大如明月”、中小企業“滿天星辰”的產業發展生態,正為常州高新區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動力。
對企業而言,唯有創新才能勇立潮頭、基業常青。對常州國家高新區而言,重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才能加快動能轉換,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構筑創新人才高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引擎。
為進一步推動科創型企業蓬勃發展,新的一年,常州國家高新區將更大力度融入國家和省市創新體系,推動“四鏈”深度融合,分類實施上市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項培育計劃,把“頂天立地”的大創新保障好,把“鋪天蓋地”的微創新呵護好,努力培育更多“單打冠軍”“配套專家”。
改革一招天地寬
從一片農田中建起一座未來新城,常州高新區因改革而興、因改革而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迎來“加速度”的關鍵階段,“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成為常州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新命題。
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
抓產業空間拓展,是改革創新突破的主戰場。舉全區之力建設“四個一萬畝”產業空間,做深做實“369”用地提升工程,常州國家高新區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入選全國“畝均論英雄”改革典型案例。放眼全省乃至長三角,像這樣規劃萬畝高標準產業園區的案例都極其稀少。傳遞的一個鮮明信號就是:在高新區,只要項目好,一定有地落。未來,常州國家高新區還將依據不同企業、不同產業需要,“私人訂制”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最大程度滿足企業生產和員工需求。優化“ABCD”企業評價體系,綜合運用“拆、改、退、收”等模式,精準配置資源要素,連片盤活低效用地,努力讓“尖子生”的周圍布滿“優等生”。
“千金買馬骨,高筑黃金臺。”常州高新區把建設全國青年創新創業最向往城市打在公屏上,直白又熱烈地表達著對人才的渴求。一方面,依托重大創新平臺,發揮既有人才資源優勢,以“才”引“才”,不斷厚積人才力量;另一方面,積極舉辦引才活動搭建平臺,形成“以平臺引項目,以項目聚人才”的良性循環,發現和引進更多全球頂尖人才。建設溫馨舒適的人才公寓和高端人才定制房,以“繡花功夫”做好全域城市精細管理,奮力打造“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現代宜居之城,讓更多人才從“搶過來”到“搶著來”,更多企業從“應招而來”到“慕名而來”。
(唐穎 佳妮 陳莘子 圖文報道)
來源:常州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