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半程馬拉松、浙江寧海馬拉松、南昌鄱陽湖半程馬拉松等多場比賽同日開跑。隨著春天的到來,各地的馬拉松賽事如雨后春筍般紛紛舉辦,參賽者們與城市相約,向春天進發,以馬拉松為媒介,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奔跑在‘全世界最美馬拉松賽道’”“跑友們共赴一場春天的約會”“每一次奔向終點的全力以赴,都是對熱愛的不辜負”,一條條熱評是跑者們心聲的寫照,也是馬拉松賽事魅力的體現。人與城的聯動,是馬拉松賽事背后的重要推動力。每一場馬拉松賽事,都是城市與跑者之間的一次深度互動。
當下,一座座城市熱衷于舉辦馬拉松比賽,那馬拉松能給城市帶來什么?一場賽事,吸引一波參賽者,直接拉動衣、食、住、行、游、購等各項消費,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參賽人數創歷史新高的2023南京馬拉松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超2.4億元;2023年無錫馬拉松共迎來27.3萬名觀眾現場觀賽,賽事帶動周邊產業效益達1.95億元;鄭州馬拉松帶動文旅體消費和產業效益1.46億元,間接影響和產生次級效益逾7.32億元……從一組組數據可以看出,各地馬拉松“熱辣滾燙”,賽事搭臺、經濟唱戲,體育競賽帶動區域經濟加速跑。
“跑過一場馬,愛上一座城”。這是近幾年的馬拉松比賽經常被提及的一句話,一場比賽也是一場旅行。城市以賽事為抓手,大力發展“馬拉松+文旅”的體育經濟新業態。在剛剛結束的南京半程馬拉松上,賽道串聯起南京青奧森林公園、南京眼步行橋、長江江豚科教中心等多個網紅打卡點;2024年仙桃馬拉松融入仙桃的本土文化元素,設置音樂加油站、仙桃特色美食補給站;今年的臨平半程馬拉松設置了6支非遺啦啦隊,現場表演多個節目,展現臨平的歷史文化底蘊。各城市因地制宜,在賽道創新上下足功夫,讓跑友們欣賞城市美景、感受地方文化,增強城市認同感,為下次的城市打卡蓄力。
當然,要實現人與城的“雙向奔赴”,雙方都需要共同努力。各城市還需攢足力氣,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同時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輸出,讓人們感受到城市魅力。奔跑在城市中的人兒,也要文明參賽、文明旅游。
在這個春天里,讓我們用腳步丈量城市,用汗水感知溫度,在跑道上釋放自我、展現最美。城市的發展也像一場馬拉松,愿我們每個人都能以奔跑姿態向明天奮進,為城市活力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鐘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