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暖,萬物競發,生機勃勃。
走進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濃厚的創新氛圍撲面而來,無人駕駛礦卡的調試研究正在緊張進行,將為遠在千里之外的青海解決采礦業運輸人力不足的難題,再次拓寬無人駕駛的應用場景;來到錫山新能源產業園,一批上下游企業開足馬力忙生產、創新升級搞研發,致力于“一抹綠色”賦能千億級產業集群……
從科研單位到產業園區,從各個板塊到各家企業,無錫這座工業制造大市,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拔節生長,展現出新質生產力破土而出的欣欣向榮。
向上生長 搶灘登陸產業“新藍海”
三月是櫻花的季節,也是“無錫美”盡情綻放的時光。從黿頭渚、拈花灣到錫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粉云白霧籠罩在翠嫩枝頭,引得市民游客紛紛駐足。而在這個春天,無錫又解鎖了一種新的賞櫻視角——空中賞櫻。
3月20日,無錫丁蜀機場將推出空中賞櫻專線,“坐直升機賞櫻花”在無錫成為現實。“我們計劃開通兩條旅游專線,還要開通一條影視專線。”在3月10日舉行的無錫丁蜀低空經濟產業園項目簽約暨開工儀式現場,無錫丁蜀機場董事長李蕙介紹道,此次活動設置了多條線路,涵蓋12個著名景點,無錫市首屆空中賞櫻季活動將在這個春天浪漫開場。
就在無錫丁蜀低空經濟產業園低空旅游項目正式簽約的后一天,3月11日,全省首條無人駕駛低空航線和全省首個低空運營管理平臺分別在梁溪區和無錫經開區立項啟動。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服務……“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今年兩會熱詞“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也是無錫加快實施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搶灘登陸的產業“新藍海”。
與“低空經濟”一起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商業航天”是無錫梁溪區產業發展的亮點之一。2月23日,總投資50億元的東方空間產業園在無錫梁溪區正式開工,建成后將滿足年產300臺“原力-85”發動機需求,支持年30枚“引力二號”火箭飛行;2月29日,梁溪科創母基金擴募的當天,11家商業航天領域的企業同時落戶,梁溪空天產業正在加速實現空間上集聚、上下游協同、供應鏈式發展。
3月12日,2024年江蘇省重大實施項目——中科興業(無錫)高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在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奠基開工。此次開工項目設計建設三條生產線,主要產品為熱塑性復合材料及制品、氫能制氫加氫發電一體機等,應用于汽車零部件、電子電器及航空航天等領域。錫山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新項目是中科興業勇攀高新材料產業競爭制高點的重要舉措,是搶占氫能產業新賽道的關鍵之舉,將為無錫持續壯大產業集群、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支撐。
從微觀領域的精彩可以一窺無錫新興產業宏觀數據的躍升——2023年,無錫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5萬億元,19個重點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托起“網狀”產業集群和“鏈式”優勢產業鏈,其中,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41.8%、51.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首次超萬億元。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2月27日,無錫召開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發展大會,定下了新的一年產業發展“新”的基調。會上,無錫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重點產業鏈邁向高端,全力提升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通過高效實施“465”集群專班“六個一”運行機制,不斷完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大平臺、核心技術“四張清單”,加速傳統產業煥新和新興產業壯大,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向新興產業要新質生產力,無錫以“新”為矢,把優勢轉化為勝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實現率先突破,不斷向上蓬勃生長。
向下扎根 鍛強創新智造“新引擎”
小殷是一名來自無錫學院的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學生,他的理想職業是成為一名硬件工程師。在2月底無錫舉辦的一場專場招聘會中,他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這是一場面向“新質生產力”、“現代制造”相關領域的“專精特新”專場招聘會,107家企業為求職者提供了涵蓋新一代信息科技、新材料等多個工作崗位,以線下招聘的方式讓求職者在現場和企業面對面交流,為新興產業和技術人才的雙向奔赴搭建了橋梁。中科微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經理楊帆認為,專場招聘會形式垂直,既解決了求職者的求職需求,也解決了公司的用人需求。
人才支撐力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無比愛才,錫望您來!”近年來,無錫加快人才強市建設,聚焦打造“不拘一格”聚才用才的人才導入型城市,持續優化人才來錫工作便利化、生活國際化環境,用好招才引智的“看家本領”,快人一步“擁抱”新質生產力。 同樣在2月舉辦的“2024年無錫市春季高校畢業生大型雙選會”上,無錫人社部門共組織306家優質用人單位,提供近萬個優質崗位進行現場招聘,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諸多行業領域,崗位最高年薪超過50萬元。作為近三年無錫本地最大規模的一場線下招聘會,當天入場求職人數達到5130人次,現場收取簡歷數16317份,初步達成就業意向5736人次。
除了人才,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同樣離不開創新驅動力。在無錫,從制造業企業、產業園,到研究院、科學城,無不感受到科技創新的勁風。
來到上海交通大學無錫碳中和動力技術研究院,一臺黑色的“大家伙”赫然映入眼簾,研究院的副院長張有教授告訴記者,這是一臺13L的氨發動機 。“氨為什么會用到發動機上來呢?一是因為氨發動機是零碳排放,符合國家的雙碳戰略,其次是氨可以作為燃料使用,減輕對石油的依賴,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作為上海交通大學與無錫市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研究院致力于發展成為影響力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綠色碳中和能源動力的技術策源地和產業助推器,為新質生產力鍛造“新引擎”。目前,研究院已與錫柴、吉利、玉柴、中船等大型動力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引進孵化了10多家相關高科技企業。
在無錫錫山區,無錫華晟光伏科技去年從土建開工到首臺設備搬入僅用了5個月的時間,創造了業內生產基地建設的新紀錄。公司總經理高寶才認為,無錫是中國光伏的發源地,致力打造“新能源裝備之都”,企業落戶無錫,是雙向選擇、雙向奔赴。“無錫政府在政策上把我們列為省重大項目,資金上給予了巨大支持,配套上實現相當快速的匹配。”無錫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華晟光伏科技作為新能源鏈主企業,將為錫山區乃至整個無錫地區的新能源產業帶來聯動效應。
計熟事定,舉必有功。2023年,無錫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達12453家、6310家,入選省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39家。政策引領的久久為功,技術創新的孜孜以求,招才引智的細細籌劃,無錫的產業“新樹”吐出新綠,越發根深葉茂。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爆發的驚人增速、顯露的亮眼風采,有時代的力量、趨勢的力量,也有擔當的力量、奮斗的力量。
無錫緊抓新興產業“新”賽道,從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到加快推進“465”現代產業集群建設和“3010”重點產業鏈建設,再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正努力探索和踐行自己的破題“新”法。
來源:無錫廣電政務融媒 李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