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徐州:向“新”出發 春耕“千機秀”“數智”增糧忙

連片果園輕松管、直播成為新農活、種田就請“田保姆”、無人機給麥田“拍片子”……春風入鄉野,農耕正當時。近日,記者在徐州各地田間地頭走訪時發現,一些新設備、新理念、新技術的運用遍地開花,徐州以農業新質生產力為動能、向新出發,掀起春耕熱潮。

打造“綠色增糧”新場景

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高新科技驅動的生產力。作用到農業領域,需要以農業科技為主線,整合科技創新資源,促進農業生產力發展由量變到質變,加快推進農業深度轉型升級,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當下,在徐州由“農業大市”轉變為“農業強市”的進程中,在農業領域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尤為迫切。

徐州積極響應國家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建設綠色農業先行示范區,今年將深入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建設7個部級糧食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100個綠色高產高效豐產片。控減直播稻14.8萬畝,實施“旱改水”2萬畝,著力打造綠色融合的增糧“徐州場景”。

3月26日,在新沂市馬陵山鎮陳樓村一片麥田里,新沂市陳樓村勤利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蒙打開手機App,一架載有多光譜相機的無人機迅速升空,按照設置好的路線在麥田上空盤旋,1300畝小麥的長勢情況一目了然。

普通人肉眼看去,麥田里都是綠油油一片;然而在多光譜無人機“眼里”,每一平方米小麥的長勢可能參差不齊。

無人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麥田“巡視”一圈,給麥田“拍片子”。經過數據處理分析,發現麥田會有綠色、黃色、紅色等斑塊,這意味著地塊里的小麥長勢不同。由于小麥葉片上的葉綠素含量、苗情密度與作物營養狀況及光合作用等因素密切相關,通過光學鏡頭,可以觀察某些敏感波段的圖像,更準確判斷出作物生長信息。

此外,新沂市陳樓村農技人員康敏還用可移動傳感器給小麥“做化驗”。記者在現場看到,她把傳感器往麥田里一插,土壤的水分、酸堿度、養分鹽分等指標便立即顯示出來,麥田缺什么肥料便立馬可知。隨后,這些數據與無人機的數據在系統中進行匯總,一份詳細的麥田“體檢報告”便生成了。

“‘體檢報告’出來后,系統會綜合考慮種植的品種、氣象數據,再出具一份‘營養處方’,根據這份‘營養處方’,農戶便可準確選擇肥料類型,并控制植保無人機精準施肥。”李蒙說。

變量施肥方案一改以往“大鍋飯”式統一施肥方式,而是針對不同長勢的麥苗定制不同施肥量,植保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會根據系統指令隨時調控肥料用量,就像調整水龍頭大小一樣,在需要增加肥力的區域上空加大施肥量,從而達到弱苗促壯、壯苗防旺,最終實現在節約肥料使用量的情況下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李蒙介紹說:“通過植保無人機,哪個地方多施、哪個地方少施,都能做到精準操作。去年,陳樓村小麥畝產達1300斤,各項費用降低后,每畝地多收入400余元;今年小麥施肥季經測算估計有效節約肥料10%以上。”

記者從新沂市農業農村局獲悉,目前,新沂累計投入智慧農田建設資金7000萬元,在糧食生產重點村鎮建設了12個智慧農田示范點,智慧農田面積35萬畝,示范點所采集數據將同步作用于周邊近25萬畝農田。

在邳州,數字農業應用的場景同樣成為新趨勢。位于鐵富鎮的邳州市旭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通過綜合環境監控云平臺,實時展現400多畝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同時,系統能夠對溫度、濕度等數據信息進行智能分析決策,幫助種植者掌握農作物的種植特點,精準把控不同生長周期。旭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員李濤說:“地里如果缺水,它會推送信息,提醒該澆水了。通過PH值和EC值,可以觀察土地的肥沃程度。”

追新而行,徐州為農業新質生產力注入科技力量,將開啟新一年的探索。這個春天,以科技創新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已然成為徐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的新路徑。滿目皆景的徐州大地,一幅高科技、“慧”種田、產業旺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徐徐繪就。

激發農業生產率增長潛力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實現現代農業強市目標,走農業綠色高效發展之路,必須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穩定農產品安全供給。

基于此,徐州大力發展智能高端大型復式機械,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模式,提升農機裝備作業智能化水平。作為全省的農機大市,今年徐州將創建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整體推進先行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特色農業機械化率超過73%。

今年春耕,沛縣投入5000余套大型農業機械助力科技春管工作。

3月14日,在沛縣朱寨鎮高標準農田里,綠油油的麥田間,節水灌溉、鎮壓劃鋤、精量施肥、數字農業演示依次進行,北斗導航翻耕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大展身手”……農場主賀莉告訴記者:“這處5000余畝的農田已經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農機還配備了北斗導航系統,僅用3天半的時間,6個人就完成了春管工作,而在過去一個生產隊的人力也要用上一個月。”

3月19日,在市農業農村局舉辦的全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觀摩和技術培訓會上,技術人員及部分縣(市、區)農機推廣站站長、主要技術人員和農機大戶等120余人采取田間現場教學和課堂培訓相結合,邀請專家對作物品種、種植模式、技術路線和相關裝備等作了精彩授課。以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機械、脫粒機、自走式植保機、北斗自動導航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農業科技裝備跟隨科技下鄉活動,在科技大集上紛紛亮相,隨后被農戶和企業“認領”。

這些彰顯徐州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新品種,在幫助農民所急、助力糧食增收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激發全市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潛力。

種子是農業的核心,種源安全連接著糧食安全。

近年來,徐州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出臺一攬子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強勢推進種業振興。市委一號文件提出,2024年將統籌抓好“良種供給”和“企業扶強”,設立種業振興專項資金,加快建設10萬畝稻麥良種繁育基地、2萬畝水稻雜交制種基地,著力打造50億株蔬菜種苗區域性繁育中心,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創建省級育種創新中心(企業)1家。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建立種業創新聯合體、育種創新中心和種業產業園。加快國家植物品種測試徐州中心建設。支持沛縣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與此同時,徐州支持駐徐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成果轉化和服務基地,推廣運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加強農技推廣隊伍和能力建設,辦好科技小院、亞夫科技服務站,今年將創建國家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基地3個,培育農業科學范戶1.2萬戶。加快推進農業產業“智改數轉網聯”,創新打造一批數字化應用場景,新建智慧園區2個、智慧農場10個,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達70%。

見微知著,徐州農業產業將迎來質與效的變化。

機器轟鳴里,人流涌動間,科技特派員在田間地頭展開農業技術培訓,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知識,將成為農民新一年增收增產的秘籍。

不斷發展的現代化農業,正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形式成為徐州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推手;不斷壯大的產業規模,也體現出徐州農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巨大潛力。

記者:蔡思祥 通訊員 王冉冉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