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靖江,洋溢著生機勃勃的新氣象:東華測試研發試制的力矩傳感器即將下線,有望搭上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應用新“風口”;由靖江市東方船艇靖江基地自主設計建造的高端游艇即將交付,成功闖進文旅大市場……靖江這座以制造業見長的城市,正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引導企業搶抓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持續在新領域布局深耕。
在新領域引領新潮流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敢于涉足新領域、引領新潮流。
3月21日,總投資35億元的永盛光電MiniLED顯示背光源、屏體及鋁鎂合金壓鑄件產業化項目開工。該項目是永盛光電搶占光電顯示產業新高地的標桿,也是靖江市產業加速邁向未來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成果。截至2023年,公司生產的車載背光源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同時,公司生產的超薄高輝度窄邊框背光源廣泛運用在META、TikTok等品牌的VR電子眼鏡上。
總部位于靖江的江蘇三江電器集團正加快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發動機電機的研發進程。“面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推進技術攻關和產學研合作,加大新產品研發投入,積極推進企業產品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公司董事長環一軍介紹。近期,公司正牽手世界500強德國博世集團,推進氫燃料發動機STM電機、ARB電機、汽車空調壓縮機電機等六個新項目研發和產業化,力爭通過科技創新攻克汽車用電機產品相關“卡脖子”難題,加速進軍新能源汽車配套新賽道。
江蘇恒義工業技術有限公司搶抓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牽頭聯合10家知名高校、研究院和企業,共同研發國家重大專項“新能源汽車整體式底盤輕量化材料與關鍵構件研發及應用”,解決整體式多材料底盤仿生協同設計及制造的瓶頸問題。目前,恒義已和比亞迪、寧德時代、理想、蔚來、博世等動力電池和汽車電氣化企業達成合作,成為國內主要的電池箱托盤供應商,今年預計可實現產值超16億元。
傳統的汽配骨干企業江蘇天龍車輛部件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新上新能源汽車三電殼體、底盤結構件壓鑄智能化項目已正式量產,形成1000萬臺套新能源三電系統結構件、底盤件產能。今年預計開票銷售2.7億元,實現翻倍增長……
靖江企業在新領域的探索和實踐,不僅引領了行業發展的新潮流,更為靖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在新高地占據新優勢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所在,衡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就是科研費用占比。
“作為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東華測試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用于科技研發。”江蘇東華測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立介紹,近年來,東華測試在上海成立技術研究院,招攬天下英才,組建起一支由5名博士帶領的年輕化、專業化的研發團隊,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比例達到40%。
原始創新,激活一池春水。東華測試采用數字孿生技術,通過利用傳感器、物理模型、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技術,完成實體裝備的虛擬空間映射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已經成長為全球單項冠軍的錨鏈、系泊鏈研發和制造企業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年陸續開拓“風”“光”“水”“火”行業鏈條,研究出深遠海漂浮式風電系泊裝置,解決了深遠海漂浮式風電基礎的可靠連接、動態監測等“卡脖子”問題,提升了我國深遠海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能力,企業訂單紛至沓來。
江蘇賽德力制藥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醫藥離心機智能生產和診斷中心項目2024年三季度竣工投產,項目建成后,預計可接收、容納、處理5萬臺離心機數據的在線智能診斷,實現年銷售40億元,進一步夯實全國機械智能制造和智能診斷標桿地位。江蘇飛躍泵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發 650℃超高溫熔鹽儲能熱力循環系統及裝備,突破高水力性能超高溫熔鹽循環泵、高穩定熔鹽泵動力系統、高效電加熱器、高可靠性熔鹽儲罐、低能耗儲能系統控制技術等大規模光熱發電裝置的“卡脖子”關鍵技術并實現國產化,在光熱領域迸發出新活力。
向“新”而行,向“新”求“質”,靖江企業擁抱新質生產力的熱情“熱辣滾燙”,引導更多的靖江創造走出靖江、走向全國。
在新環境激發新動能
催生新質生產力,企業是主體,營商環境是土壤,只有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生長環境,新質生產力才能真正落地結果。
靖江市以鍛造產業鏈核心優勢為目標,構建“基礎數據支撐+研發驗證平臺+場景應用開發”的創新生態,圍繞“0-1”基礎研究階段,鼓勵優質企業積極融入國家實驗室、大院大所創新體系,主動跟蹤對接前沿科技成果,搶抓新賽道產業成長機會;著眼“1-100”產業化突破階段,圍繞未來產業、鏈主企業延鏈方向,放大產業化攻關能力強的優勢,促進創新成果工程化突破和產業化落地。
靖江市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開放融合涵養創新生態、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主體培育促進企業創新、以鏈群思維謀劃科技招商、以重大載體集聚高端資源,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
聚焦精密制造、數字孿生、深海深地等新興領域,靖江市將引導開發一批行業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支撐性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建設市船舶產業技術研究院,支持市機器人焊接中心納入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專業研究所體系。引進專業運營機構,聚焦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半導體裝備等領域加速離岸孵化,強化科技招商,落地一批科創項目。培育以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為示范、高新技術企業為主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的創新型企業集群。預計今年建設離岸孵化、創新聯合體、飛地研發機構10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開展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創新創業大賽,推動高層次人才、企業家、創業者相互成就,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