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泰州海陵:“小田并大田”解決土地“細碎化”,讓“糧田”真正成為“良田”

伴隨著陣陣“嗡嗡”聲,一臺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勻速向眼前綠油油的麥田飛去……日前,“飛手”張守維正在操控無人機將返青肥均勻噴灑在麥田里。張守維是泰州市海陵區華港鎮溪西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的成員之一。他們的合作社流轉承包了近800畝田地進行稻麥輪作。

      土地是支撐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當前,泰州市海陵區積極探索“小田并大田”經營模式,推動華港鎮溪西村、溪東村、劉莊村3個試點村先行先試,將錯落分布的“小田”整合成方正平整的“大田”。零星耕地集中連片后,平整了土地,改良了土壤,耕地質量得到提升,實現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田增量 溢出土地近300畝

      華港鎮溪西村、溪東村、劉莊村原來村民承包地塊眾多,出現大量邊角地、水渠等“公攤面積”。海陵區通過推行“小田并大田”,結合前期調查摸底情況,開展平整田塊工作。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核實處置工作底圖,對照現場田塊、溝渠河道布局,規劃各個地塊平整次序、方式,穩步高效拆除地塊間多余的田埂和溝塘,合并了低效“地邊子”,溢出的這部分“公攤面積”重新變成村集體有效用地。

      截至目前,海陵區已將1907塊碎田整合成141塊良田,總面積1275畝,溢出土地近300畝。

      如今,走在溪西村高標準農田田間地頭,昔日的小田塊被連片開闊的大田所替代,田塊成方,溝渠成網,暖陽下的麥苗綠油油的一眼望不到邊際,鄉村沃野充滿生機。

      農業增效,每畝地成本降低200元    

      2023年,在“小田并大田”政策的推動下,田地得到了整合和優化。“小地塊得靠人工施肥,比較麻煩,耗時費力,成本還高。”華港鎮溪西村村民張守維說,“田地整合后,使用植保無人機就方便多了,一天就可以完成施肥,每畝地每年可降低成本約200元。”

      如今,通過機械化操作,農戶收割、耕種、灌溉等環節的成本和工時大幅減少,同時,通過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都明顯提升。

      農民增收 經濟收入增加20萬元

      實施“小田并大田”,不僅方便作業,而且提高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增收。“在沒改變種植品種和管理方式的情況下,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20萬元。”華港鎮溪西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梁明生說。

      與此同時,隔壁的溪東村村民也喜上眉梢。

      “自從我家的12塊碎田優化成一塊整田后,交給村里流轉出去,每年能增收近3000元。”溪東村村民劉萬里高興地說。

      據了解,溪東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658戶1966人。當地土地碎片化嚴重,不少村民長期在外務工,導致大量耕地被閑置。

      作為“小田并大田”試點村組之一,溪東村“兩委”在充分征集村民意見后決定:愿意繼續種地的農戶,可優先選擇離家近,靠近農路、水源的位置,形成自種區;不愿種地的農戶可將土地委托給村集體對外流轉,形成流轉區。

      “這樣一來,不種地的村民能拿到租金,在外務工的村民也不用操心土地,村集體還能在流轉土地中獲益,實現多方共贏。”溪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俊華表示。目前,溪東村已整合土地面積900畝,村里正聯合海發集團將改造后的土地打造多彩垎岸農文旅項目,大力發展生態旅游。

      下一步,海陵區將總結“小田并大田”試點工作經驗成果,有序推進“小田并大田”工作,為農民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真正讓“糧田”變“良田”,促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農民共享規模經營性收入“雙增收”,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