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宿遷經開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姹紫嫣紅,轉身便可遇見綠意濃濃,隨處是春天的氣息。
一邊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一邊是車水馬龍熱鬧喧囂,在宿遷經開區古楚街道古楚公園,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爭奇斗艷,蜿蜒的慢跑道將公園林帶與濱水風光帶串聯起來,豐富有趣的“樂享場景”隨處可見……曾經普通的城市空間上演“變形記”,成為幽靜雅致的公園,為城市增加綠意,為居民幸福感“加碼”。
滑梯、沙池、秋千……走進蘇州路南側、人民大道西側的南部體育公園,全民健身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不少市民正在這里健身運動,享受健康愜意生活。這塊面積11萬余平方米的地塊曾經是報廢車輛、廢舊工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堆放處,如今變成了宿遷經開區首個以健康為主題的開放性體育公園,自去年6月建成投用以來,已經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娛樂的幸福樂園。
大規模的城市更新引人注目,精心設計的小微公共空間同樣值得品味。不起眼的墻根兒、陳舊的停車棚、荒廢的綠地等搖身一變,星羅棋布的小微綠地,隨處可見的街頭景觀,延伸綠色的“口袋公園”,成為大家“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好去處。
在宿遷經開區黃河街道白領公寓小區,郁郁蔥蔥的綠植裝扮著小區門口,步行道、健身器械、游樂設施等功能區層次分明,老人們嘮著家常,孩子們嬉戲玩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出門見綠,抬頭賞景,俯身觀水,起步聞香……這些散落在中心城區的公園,這些轉角處的“小確幸”,在不斷刷新城市“顏值”的同時,成為群眾親近自然、擁抱綠色的“打卡地”,恰似一顆顆綠色明珠,點綴著方寸之美,照亮著民生幸福。
近年來,宿遷經開區加快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持續深化公共空間治理,聚力打造“美麗經開區”。聚焦群眾關注的“休憩運動場所少”等“關鍵小事”,逐步完善公園體系、豐富公園類別,規劃打造一批“長”在市民“家門口”的城市公園,讓幸?!巴拼翱梢姟薄?/p>
近年來,宿遷經開區把公共空間治理與環境提升、經濟增收、低效用地盤活等相結合,穩妥處置低效用地,利用小型綠地、邊角地等小微空間“拆墻透綠、見縫插綠、造景聚情”,增設健身、運動、兒童游園、娛樂設施等,進一步激活綠化美化“細胞”,不斷打造群眾“家門口”可休憩、可娛樂、可健身的綠色“微空間”,逐步形成居民“出門進園”的“美好生活圈”。截至2023年,宿遷經開區建成綜合性公園5個、“口袋公園”14個,其中建成區綠地面積1120.23公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84平方米,城市大綠化格局日漸清晰。
建設公園、游園,宿遷經開區把“人情味”融入“精致范兒”。沿著發展大道、人民大道等一路往南,目光所至,皆有花開,皆是生機。道路兩側視線通透的綠化帶讓周邊建筑外立面透出,在諸多重要道路交叉口、景觀節點,花卉樹木、景觀小品等層次分明,條條“動脈”串聯起城市“大花園”。
“花開得很美,道路也很整潔,景色越來越好,每天上下班的時候看看沿途風景,真是一種享受??!”宿遷經開區居民李先生說。
宿遷經開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市民對高品質環境和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道路景觀的期待也越來越高,過去只要正常花期內賞得到花就行,現在逐漸變成“一年四季都有花”。對此,2023年以來,宿遷經開區按照“梳理空間功能,優化步行空間,整體景觀協調搭配,突出亮點景觀設計”的原則,全面梳理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通行空間、休閑空間、文化空間和商業空間,聚焦道路綠化景觀“千路一面”、觀賞效果不豐富、文化特色不明顯等“硬傷”,在道路提升改造中運用“道路+公園”理念,結合慢行系統、“城市家具”、景觀提升等舉措,推動城市道路的空間功能和品質提升,并按照“沿途有景、節點有韻”理念,對南京路與迎賓大道交叉口、北京路與振興大道交叉口、北京路與通湖大道交叉口等重要交通節點,因地制宜、合理設計,塑造豐富的植物景觀,有效補充道路綠化,讓“交通走廊”成為“街景公園”,呈現“路園相連、城景相融”的城市綠化新景象。同時,宿遷經開區還從歷史文化、綠化美化、生活休閑、便民服務等維度對黃河街道曲阜巷、睦鄰巷等6條背街小巷進行提升完善,利用小微空間、立體空間等增綠添綠,將餐飲體驗、社區休閑等功能“植入”街巷中,營造“亦靜亦喧”的鄰里日常生活空間。
讓綠色景觀“走出來”、滿城芬芳“秀出來”,城市綠意越來越濃,這是一種向內挖潛的努力,也是宿遷經開區對群眾真實需求的熱烈回應。如今的宿遷經開區,道路寬敞順暢,綠地花團錦簇,公園隨處可見,諸多柔性設置讓居民可以隨心散步、社交,感受城市美好,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增強。(記者 王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