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隨著千垛菜花旅游季大幕開啟,位于江蘇省興化市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東羅鳥類觀測點熱鬧非凡。站在觀測塔上眺望,濕地公園風光盡收眼底。
經過多年創建,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已完成自然修復工作,將繼續進行濕地公園二期建設,向李中水上森林西北側擴建。
2017年4月,江蘇省將興化市列為全省生態經濟示范區發展區域,要求把里下河尤其是興化建設成為江蘇的“大公園”。從此,興化市開啟了“大公園”建設之路。
大公園怎么建?興化市上下的共識是,建設“江蘇大公園”,就是要走出一條生態環保、旅游興旺、共建共享、百姓小康的全域旅游創建之路。
以景區為“引擎”,打造旅游項目集群
黃燦燦的菜花,孕育的不只是顆粒飽滿的菜籽,更孕育了興化旅游大產業。
2023年的興化千垛菜花旅游季,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各類旅游、經濟、文化活動陸續開展,交上了一份高分“水鄉答卷”。興化市各旅游景區接待游客60萬人次,實現旅游門票收入3118萬元。其中,千垛景區日均接待游客上萬人,共計接待游客36.5萬人。
圍繞生態旅游景區建設,興化市注重抓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推介。千垛景區立足水鄉獨特的自然垛岸、順應農民種植油菜的習慣、植入創意創新元素,打造的旅游項目已成為興化最靚麗的生態名片。李中水上森林景區是人工森林“圍林”而成的生態景區,也是迄今江蘇省內面積最大的人工生態林。
以千垛景區、水上森林景區為“引擎”,興化市著力抓好旅游項目招商,打造景區集群。金東門景區、烏巾蕩景區、陳堡草蕩、徐馬荒生態濕地等文化旅游項目相繼建成。截至目前,該市已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家、3A級景區5家、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家、省星級鄉村旅游點13家。
興化市還積極打造特色田園鄉村,將景區向村莊延伸。截至目前,已創成省特色田園鄉村23個,形成了遍布市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梯隊。
大公園的打造離不開城市建設。興化市實施了以昭陽湖為代表的一批“點靚”工程,實現“建筑可以閱讀、街道可以漫步、文化可以感悟、城市很有溫度”。眼下,興化市正按照“城市更新”行動計劃,對金東門、水西門、銀北門以及明清一條街、文峰塔、龍津河、昭陽陵等進行系統規劃,逐步恢復昭陽十二景,打造城區水路夜游項目,串珠成鏈,既引景入城、引客入城,又以景化人、以文化人,最終讓興化引人入勝。
加強軟硬設施建設,構筑“全域服務”
“上個衛生間,也是一種享受。”在水上森林景區游玩的外地游客王女士說。王女士點贊的是水上森林景區的一座旅游衛生間。
該衛生間設置了椅子、小臥床等設施。小臥床既可方便哺乳期婦女如廁,還能方便如廁者擱置衣物。目前,興化市共新建改建A級旅游衛生間36座,其中3A級旅游衛生間6座。燦若星辰的“大公園”項目星羅棋布,需要提升軟硬設施配套服務,才能更好地彰顯其魅力,發揮其效應。為此,興化市統籌加大資金投入,著力在配套完善上下功夫。推進旅游服務中心建設。該市在城區高速出口處的興化大道地段,投入4000萬元規劃建設綜合性、現代化的全域旅游服務中心。
提升內外交通出行環境, “十三五”以來,該市以“立體交通”為目標,投入170億,規劃打造通用機場、城際鐵路、高速公路以及一批重點交通工程,一批對外交通工程和重點景區連接線竣工投入使用。建成100公里一級公路標準的環城旅游風景廊道,完成興泰高速、菜花大道、李中水上森林——徐馬荒連接線等一批交通項目,營造全域旅游的交通環境。推進全域旅游必須構建安全放心旅游環境,興化創新體制機制,組建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中隊、旅游市場監管分局,率先在全國建立起旅游商品無理由退換制度,有力提升了興化旅游形象。
發展特色產業,構建“接二連三”農業全產業鏈
近日,沙溝鎮古鎮旅游服務公司將20盒包裝精美的“金沙小龍蝦”送上開往無錫水產品市場的物流車。
“這是無錫游客顧先生購買的。”沙溝鎮古鎮旅游服務公司總經理石勇說,沙溝小龍蝦是藕蝦共生養殖,生態健康。
與沙溝小龍蝦一樣,“興化大閘蟹”“興化大米”“垛田龍香芋”等特色農產品,也都升級為旅游產品,獲得旅游紅利。與此同時,鄉村的民宿、農家樂也火起來了。2022年,興化市文旅行業從業人員達6萬余人,年營業收入逾百億元,獲評江蘇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2017年,興化確立了打造千億級健康食品產業集群的目標,并規劃建設“中國唯一、世界第一”的調味品產業集聚區。策應“品蟹賞菊”旅游季,該市連續舉辦四屆全國調味品行業發展大會,并組建興化市調味品行業協會。同時,借助春季菜花旅游季招引項目落戶,通過“借梯登高”,興化調味品集聚區迅速在全國打響名氣。
興化市負責人表示,調味品產業是興化農旅融合“長”出來的產業,隨著“大公園”和生態旅游業發展,調味品產業會更快發展。興化市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期末,調味品產業集聚區達成“吸引企業300家以上、形成銷售500億元以上、利稅50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