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芯片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被譽為“工業的糧食”,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石。近年來,揚州加快核心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服務、完善政策,當好產業發展的“最佳店小二”“最鐵合伙人”“最親娘家人”,集成電路產業在加速起勢: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揚州擁有集成電路產業規上企業24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涵蓋從上游材料設備到中游設計制造,再到封裝測試的全產業鏈,2023年實現開票銷售101.7億元,同比增長18.4%。
項目建設碩果累累。比亞迪功率半導體模組項目、思普爾半導體設備研發制造及6英寸晶圓芯片實驗線項目、匯成光電年產12萬片12英寸晶圓凸塊封測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揚杰潤奧60萬只半導體器件項目等紛紛落地、投產,年新增開票銷售收入24.6億元。
企業發展質態喜人。揚杰科技旁路二極管芯片獲評2023“中國芯”優秀市場表現產品獎和“2023汽車芯片50強”;晶新微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神州半導體列入2023年度揚州市獨角獸培育企業名單,行業“隱形冠軍”加速涌現。
集成電路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要搶抓現代產業發展新機遇,進一步做大做強集成電路產業,為揚州高質量發展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揚杰科技研發生產場景。 資料圖片
蓄勢起跳
揚州順勢而為,將集成電路列入“613”產業體系
2023年9月14日,揚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迎來關鍵節點時刻。
當天,揚州市委、市政府召開產業科創名城建設推進會,確立打造“613”現代產業體系。集成電路產業鏈成為揚州重點打造的13條產業鏈之一,確定揚州市財政局為產業鏈“鏈長”單位,掛鉤聯系并協調各部門做好產業鏈發展的服務保障。
當今世界,集成電路的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實現科技強國、產業強國的關鍵。近年來,中央和省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先后出臺一系列專項政策,各地也結合自身發展實際,紛紛落子布局。
順應發展大勢,揚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之路該如何走?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副秘書長阮舒拉說:“順天時、占地利。”
順天時,集成電路產業前景廣闊,產業升級已迎來新方向、新風口。在當前各類政策要素疊加賦能和消費電子、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等應用需求高漲的背景下,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呈現持續擴張態勢,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20%,揚州集成電路產業鏈也乘“風”實現較快發展。時不我待,誰抓住新一輪時代“紅利”,就能抓住產業發展的未來。
占地利,揚州與集成電路產業“緣分”頗深,擁有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上世紀60年代,揚州晶體管廠就曾是電子工業部定點的半導體分立器件骨干企業;上世紀90年代,在省內各地布局集成電路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時,揚州選擇分立器件產業進行差異化發展;近年來,隨著揚杰科技等企業茁壯成長,揚州集成電路產業軍團不斷壯大,在行業細分領域做出了特色、形成了比較優勢。
高點布局,更需科學謀篇。列入“613”產業體系,揚州繪出集成電路產業的“規劃圖”,給出產業延鏈強鏈的“路線圖”:
看區域布局。揚州形成兩個特色主導區布局,邗江區重點發展特色工藝功率器件和智能傳感器,打造特色工藝集成電路產業主導區;揚州經開區重點發展全彩色電子紙和超大尺寸電子紙,打造特色新型顯示產業主導區。
看載體建設。揚州微電子產業園提檔升級,由市、區兩級政府共管,并基于全市現有相關企業分布現狀,成立北園和南園。北園在現址上全面增強區域布局、功能設置、后勤設施、管運團隊等軟硬件條件;南園設在揚州經開區,結合現有企業進行高起點規劃設計和建設。
看鏈條完善。全面升級特色工藝集成電路產業鏈,在專用設備及零部件研發和制造方面爭取突破。強化新型顯示產業特色發展,重點招引電子紙生產設備、電子紙驅動芯片、主控芯片及配套關鍵芯片、電子紙顯示模組、內容供應商等配套項目,加快構建多品種制造、多領域應用、全生態協同的產業格局。
看技術創新。重點研發肖特基二極管、超恢復二極管等中端功率器件,以及微波功率器件、IGBT及其模塊,MCT、HVIC等大功率、高壓、高頻化、集成化、智能化、復合化、模塊化高端分立器件;推進汽車壓力傳感器、慣性傳感器、激光雷達新品加快研發并實現規模化生產。
……
激烈競爭的彎道上,往往醞釀著超車機遇。今年“煙花三月”節期間,不少業內嘉賓認為,雖然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市場競爭風云變幻,但揚州通過布局謀篇,已形成特色發展優勢,涌現出一批質態良好的龍頭企業,加上良好的營商環境,集成電路產業一定能走出一條新路。
以心換“芯”
政策加持和貼心服務,揚州全力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政府與市場如何協同發力彰顯更加“有為”與“有效”?一場早茶會給出答案。
今年3月2日早晨,瘦西湖畔,揚州集成電路企業品出了發展“好味道”。當天,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邀請數十位集成電路企業“掌門人”共品早茶,聽取企業意見,了解企業困難,為企業鼓勁打氣。揚州市財政局等部門“一把手”也現場“會診”,為企業發展想辦法、解難題。
品早茶、談發展,距離,就這樣拉近。揚杰科技董事長梁勤說,集成電路是芯片的核心組成部分,這場早茶會讓企業看到政府以心換“芯”的誠心,尤其是市委書記提出“當好產業發展的‘最佳店小二’‘最鐵合伙人’‘最親娘家人’”,更提振了企業發展的信心。
以心換“芯”,企業的感慨折射出揚州市委、市政府產業強市的決心,更折射出各級政府部門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貼心。去年以來,揚州為助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服務“大禮包”:
整合設立10億元產業科創發展專項資金,2億元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2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支持企業智改數轉、專精特新、重點實驗室、產業園區建設等;
充分運用稅費減免、財政貼息、融資擔保等財政金融手段,進一步助企紓困解難。去年,揚州市財政合計減免集成電路行業稅費負擔7.8億元,引導金融機構發放“小微貸”“蘇科貸”12.6億元,有效緩解集成電路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幫助企業向上爭取省以上政策支持,讓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鼓勵揚州高職院校和龍頭企業聯合定向培養產業工人,經企業認定后可享受現有人才政策。加強與國內行業知名高校合作,通過企業出資、政府補貼等方式,為企業定向培訓各級專業人才。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在戰略層面實現“產學研用”合作,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
組織集成電路產業鏈特色活動,推動企業間、政企間溝通協商,形成發展合力。揚州首次舉辦產業鏈協同創新峰會,組織企業家座談,邀請專家就產業鏈發展趨勢進行專題授課,并為揚州集成電路產業鏈實驗共享平臺揭牌……
政策全面,服務更貼心。為推動“613”產業體系建設,揚州市委、市政府建立市領導掛鉤聯系主導產業集群和市級部門掛鉤聯系新興產業鏈制度,明確每個產業集群1名市領導為“群長”,每條產業鏈1個單位為“鏈長”,建立工作專班,與掛鉤聯系產業鏈上的企業保持經常聯系,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讓企業放開手腳、輕裝上陣。
“開展一次實地調研走訪、設立一支產業發展基金、開展一系列產業推介活動、推動一批招才引智培養合作……”在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單位揚州市財政局,記者看到該局的工作部署和任務分解圖,條條落實到人,件件追蹤到位。揚州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說,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財政局將走訪企業收集的問題進行整理,并以問題為導向,排定產業鏈工作計劃,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在政策、資金、金融等各方面,全力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難題。
此外,揚州市財政局還建立工作例會制度,督查產業鏈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協調解決制約產業鏈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建立服務專員機制,對集成電路產業鏈重點企業,每家企業安排1個處室對接聯系,明確1名業務骨干擔任企業服務專員;建立信息推送機制,搭建集成電路重點企業聯絡微信群,分享產業動態,發布與本地區產業契合度高的企業信息,引導本地優質企業主動參與招商。
政企齊心,產業方興。如今,揚州集成電路產業已成為城市產業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正釋放出發展的澎湃動力:2023年,集成電路產業共實現開票銷售收入101.7億元,同比增長18.4%,建成重點項目5個,年新增開票收入24.6億元。
創新前行
步入“快車道”,揚州集成電路產業向高攀向新行
4月18日的古運河畔,運河三灣酒店內掌聲雷鳴。
在“煙花三月”節開幕現場,13名專家被聘為揚州市“613”產業政策首席專家顧問委員會專家,揚州13條產業鏈發展有了重量級智囊。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風云變幻的市場,產業發展更需要科學定位、創新前行,更需要匯聚八方之智,把脈未來發展。揚州集成電路產業鏈首席專家、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副秘書長阮舒拉說,經過多年發展,揚州集成電路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部分行業細分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但對比先進地區,揚州在產業規模和體量、產業鏈完整度等方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經過多年發展,揚州集成電路產業已夯實了更進一步發展的基石——
揚杰科技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二極管領域市占率中國第一,二極管整流橋細分領域市占率全球第一;奧力威傳感2016年在創業板上市,是國內最大的汽車油位傳感器生產廠家之一;永道射頻、虹揚科技成功在臺交所上市,在各自細分領域名列前茅;揚州群發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合作,成功研發全球首款全固態OPA2D/3D激光雷達芯片;國宇電子研發成功和量產FRED車用功率芯片;國揚電子“新能源汽車用SiCMOSFET芯片和功率模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項目成功入圍省關鍵技術核心攻關產業化項目,獲省扶持資金2400萬元……
然而,越至深海,越要積蓄迎風破浪的力量。揚杰科技董事長梁勤說,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已不是單純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上升為城市之間的競爭,揚州若要在這場競爭中勝出,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更多的努力與付出。
定位要特色。阮舒拉認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揚州集成電路產業應該放大自身優勢,加大招引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的力度,實現差異化發展,特別是重點招引資深企業來揚新建8英寸及更大尺寸晶圓功率器件產線,以及研發制造基于碳化硅、氮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功率器件、MEMS傳感器等產品,加快培育一批更具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發展要抱團。揚州思普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芳軍認為,揚州集成電路企業必須抱團取暖、組團發展,政府的產業發展規劃在促進上下游企業沿鏈聚合、集群協同發展中具有重要引領作用。目前,政府通過一系列產業鏈發展政策和平臺,為企業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未來還需進一步推動企業間、政企間溝通協商,不斷做大總量、壯大實力,塑造企業發展新優勢。
環境要優化。永道射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欣認為,集成電路是一個從政策、資金、產業基礎、上下游配套再到人才,都需要長期投入才能慢慢看到成效的產業。要推動產業進一步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政策、優化環境,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強化人才集聚和科技攻關,積極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品牌價值,贏得發展先機。
今年是揚州的“實干爭先年”。我們欣喜地看到,揚州集成電路產業的硬科技、新勢能在集結:
揚杰科技正推動多項重大投資項目建設:擴建IGBT功率半導體封測生產線,計劃總投資5億元,已列入市級重大項目;全面推進第三代半導體6英寸碳化硅晶圓生產線項目,總投資10億元。企業力爭2025年實現銷售100億元,成為世界功率半導體10強企業。
奧力威公司年產250萬套AMB覆銅氮化硅基板建設項目,致力于生產第三代半導體器件封裝基板,目前與揚杰科技第三代半導體項目已形成上下游合作,建設進展順利,市場前景廣闊。
……
立于潮頭,產業發展的時代機遇已現;實干爭先,揚州集成電路產業迎風起航。去年發布的《揚州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為集成電路產業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實現開票銷售540億元。對于實現這一目標,揚州集成電路企業信心滿懷。
記者 默然 初之 實習生 周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