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濫的工作群、眼花繚亂的政務平臺、來不及回復的“請回復”……讓一些基層干部疲于應付。“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是形式主義在數字化背景下的變異翻新,是加重基層負擔的主要表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明確要求為基層減負,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要精兵簡政,繼續把這項工作抓下去。”
為基層干部卸下“指尖”之負,首先無疑是要做好減法,精簡整合優化政務應用程序。比如河北強化對政務應用程序使用頻率監測,對于使用頻率較低的,及時通知主管單位關停或注銷;海南海口市在開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整治試點工作中,注銷關停5個政務應用程序,將11個應用程序整體并入或實現“海政通”“海易辦”統一登錄;上海明確提出,除特殊情況外,一個市級部門要求居村使用的系統最多保留1個,各區要求居村使用的系統最多只有1個……不合理的考核是增加“指尖”之負的重要原因之一,數字化應用的考核重“痕”不重“績”,就會導致基層工作困在“指尖”。減下“指尖”之負,從實處著眼、出實招破解、用實績考量,基層干部才能放開手腳、真抓實干。
卸下“指尖”之負,既要做好減法,也要善做加法。要增加的,是必要的權力約束。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要求合理規劃政務服務App、小程序、公眾號的類別和數量,杜絕在線政務服務中的形式主義。去年1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關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若干意見》,釋放出嚴抓不放、常抓不懈,堅決剎住通過數字化手段變相加重基層負擔的歪風邪氣的強烈信號。加上約束、減去負擔,數字化的基層政務才會真正解放生產力、提升新質態。
卸下“指尖”之負,做好減法、善做加法的基礎上,還要賦能做乘法,推動系統集成“高效辦成一件事”。打破數據壁壘,提高平臺服務效能。如江蘇打造線上通辦平臺,在政務服務網開辟“一件事”專欄,提供全省統一辦事入口,優化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推動集成辦理事項辦理相關業務系統互聯互通、業務協同,實現“一次登錄、全網通辦”。推行“指尖上的政務”,初衷是優化流程、提高效能,更好服務群眾。從源頭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就要讓數字政務回歸服務群眾的本質,通過數字賦能實現制度創新、流程再造,不斷提升服務群眾的質效。
卸下“指尖”之負,增添群眾之“得”。讓數字政務更好地服務群眾,才能提升治理效能、減輕工作負擔,負擔輕了、作風更實了,基層干部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真正用在“刀刃上”、用在干事創業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然就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