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五月,萬物可愛,“在路上”是再好不過的打開方式。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預計日均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達2.7億人次以上,超過2023年、2019年同期水平。
巨大的人員流動量背后是旅游需求強勁。文化和旅游部發布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出游人次14.19億,同比增長16.7%;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52萬億元,同比增長17%。旅游的春風點燃了更多人的文旅消費熱情,也點亮了一座座城市。今年“五一”文旅市場繼續延續“寵客”模式,浙江實行省市縣三級聯動,推出文旅消費券、景區門票減免、餐飲住宿優惠等多項惠民舉措;海南啟動“機票即門票”“萬店齊打折”等一系列重磅優惠;福建推出“福游4·18”福建文旅消費季活動,為廣大入閩游客派發約7600張景區門票免票……各地陸續出臺重磅優惠活動,推出便民優惠舉措,讓廣大游客乘興而來。
巨大的人員流動量印證著旅游潛力無限。消費增長空間廣闊,在創造新的消費需求上大有文章可做。當下,一場演唱會、一頓美食、一場賽事,都可以成為“說走就走”的理由;博物館、古遺址等場所,成為有故事、有品位的文化客廳;非遺表演、技藝體驗,為展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打開新窗口,吸引著更多人用腳步丈量城市,在輕松自在中遇見美好。活力迸發的文旅市場新業態、新風尚不斷涌現,回應著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助于激發旅游消費潛能的戰略著力點和創新突破點,讓廣大游客滿意而歸。
巨大的人員流動量折射出旅游服務細致。旅游是篇大文章,不僅要關注客流量,更要為游客營造更加放心、便捷、舒適的旅游環境。如何讓更加優化的服務持續滿足出游新需求,成為各地不斷探索的內容。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大綜合運輸運力供給,加強旅游出行服務保障,多渠道滿足旅客出行需求;景區管理部門要提前進行景區內公共設施的管護,關注游客的反饋和意見,及時改進和提高服務質量;文旅部門要注重“個性化”“特色化”的旅游供給,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消費新場景。只有嚴密組織、提前部署、協同配合,才能把人氣指數轉化為消費活力指數,進一步燃旺旅游消費,讓廣大游客愿意再來。
文旅市場不僅有“詩和遠方”,更有經濟潛力、民生溫度。各地各部門仍需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以實際行動贏得口碑、擦亮名片,推動文旅發展跑出“加速度”,奏響高質量發展“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