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五月的中國繁花似錦,神州大地唱響昂揚向上的“勞動者之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關鍵。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指出“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強調“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要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一系列部署,為接續跑好經濟向前的“接力棒”,凝聚各地方各行業共同奮進合力,注入了強大“信心源”。
萬眾一心走過的前4個月,經濟多領域向陽生長、向上拔節,特別是一季度經濟跑出的5.3%“新增勢”,實證著我國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時”與“勢”依然在我,這是我們前行的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明確判斷,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開局良好、回升向好是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和趨勢。經濟形勢越是向好,越要堅定信心,鉚足干勁,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定力。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我們當清醒看到,困難和挑戰從未遠去。向前進,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唯有不斷破解難題,才能持續進步。如何“進”?揚優勢、補短板是一條重要的方法論。要增強機遇意識,用好投資“高歌猛進”、假日經濟“熱辣滾燙”、外貿場景漸入佳境、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加力等良好條件,匯聚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力。與此同時,還要提升風險意識,針對一些企業存在的現實困難,以及資金鏈創新鏈人才鏈不足,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等特點,科學謀劃,因勢利導,在政策“工具箱”里儲備更多“良策”,把“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千條萬條,實干第一條。只有迎難而上,才會在爬坡過坎、砥礪奮進中遇見更加美麗的風景。中國經濟是一艘巨輪,經得起風浪、受得住考驗。只要同心拼搏,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用“實干+拼搏”雙輪驅動,中國經濟就會“一路生花”。
厚植創新沃土,讓中國經濟積能蓄力,綻放更加絢爛之花。近日,神舟十八號成功發射,神舟十七號成功返回,再續“飛天傳奇”;一批世界級成果“首秀”,一系列創新黑科技密集“上新”,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中國以看得見的創新力不斷刷新成績單;在各地方,紛紛把創新作為最大的政策,從政務服務擁抱數字浪潮,到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再到科技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不斷涌現,中國經濟的“含新量”不斷提升,千行百業在創新求變中把握機遇,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主動仗。乘勢而上,就要持續深耕創新,既要立足各自實際,用好自身的條件和稟賦,也要堅持產業之間的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在創新“土壤”里向下扎根、向上拔節。
打開開放大門,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優勢。“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出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信號。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鏈”接世界,奏響開放合作新樂章。消博會“萬商云集”,世界各國精品尖貨、全球首發新品潮起海之南;在各地,連日來不斷掀起“出訪潮”,省委書記率團,企業隨行,與海外市場密切交流互動,擦出合作“火花”。正因為持續深化與世界市場交流,廣搭與世界合作的平臺,中國進出口貿易才保持高位推進,開放的中國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中國經濟大航船也同步駛向更寬的水域。打開開放之門,擁抱更廣世界機遇,各地當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多措并舉增強市場信心,持續擴大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擘畫中國市場與世界經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多彩畫卷。(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