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濱海,生機勃發、萬物繁茂,一個個農業產業項目拔地而起,一幢幢農家小院煥發新姿,一幅幅田園圖景美麗如畫……近年來,濱海縣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抓實“三農”工作重點,通過創新性謀劃、項目化實施、接力式推進,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促進城鄉深度融合。
一排排日光溫室大棚整齊有序地排列在田間,棚內西紅柿長勢喜人,工人正忙著將采摘好的西紅柿裝箱。這是記者日前在濱海縣農業園區瑞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看到的一幕。
“我們公司以種植貝貝南瓜為主,同時種植西紅柿、彩椒、草莓等綠色蔬果。根據訂單需求,采取不間斷循環播種模式,保證銷售和生產周期可循環,確保全年蔬菜生產不斷檔。”瑞杰農業發展公司負責人邵長磊說,公司每年可提供固定用工崗位100個以上,年用工量1萬人次以上,年可增加周邊地區農戶務工收入近100萬元。同時帶動種植5000畝以上,年可增加周邊農戶種植產值1.5億元。
瑞杰農業發展公司是一家智能高效農業科技企業,引進日光溫室蔬菜種植技術,采用現代智慧農業發展模式,通過自動控制、外遮陽、內保溫、通風和水肥一體系統,全程監控實時掌控土壤的濕度、溫度和蔬菜的生長過程,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綠色防控措施,確保蔬菜品質。近年來,濱海縣將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抓手,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培育打造一批業態類型豐富、創業創新活躍、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強鎮,蹚出強村富民新路徑。
陳濤鎮萬畝連片的稻蝦復合種養基地,波光粼粼的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泛起漣漪,養殖農戶們趁著當前時節,在稻蝦塘里開啟忙碌模式。“今年投放的蝦苗個體大小均勻,預計5月下旬便可長成大蝦上市。”稻蝦復合種養大戶、姜記家庭農場管理人員說,“蘇北灌溉總渠水源優質,養出來的龍蝦個頭大、色澤亮、肉質鮮,深受消費者青睞。”陳濤鎮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稻蝦復合種養模式集資源利用、綠色生態、富民增收于一體,我們定期組織培訓,讓農戶不愁養不愁種,甩開膀子加油干。”
水草豐茂、天藍水碧、風光旖旎的新畫卷,在濱海徐徐展開。為了讓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得到顯著提升,濱海縣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整治提升沿線村容村貌。“我們按照集中連片、整村推進原則,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深入推進‘魅力農家·美麗庭院’創建活動,用扎實有效的生態治理提升百姓穩穩的幸福感。”濱海縣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
從河道到溝渠,從田野到農家,從集鎮到河岸,碧波河湖處處可見。“水清了,岸綠了,河道整潔了,兩岸成了綠色生態長廊,昔日的‘垃圾河’變成如今的‘生態河’,我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坎北街道西坎村村民紛紛感慨道,“現在我們茶余飯后經常到這里散散步、聊聊天,這樣的實事很惠民。”西坎村全面加強人居環境整治,通過旱廁清零、污水接管入網、河道生態長效治理、群眾習慣養成一體打造,實現村莊舊貌煥新顏。
為了加快培育行業領軍型企業,濱海縣圍繞特色農業資源,打造優質糧油、生豬、白首烏、果蔬、山芋全產業鏈,加快建設黃河故道沿線集中連片、特色鮮明的梨、桃、葡萄、西甜瓜等精品林果規模化生產基地。位于黃河故道沿線產業鏈上的界牌鎮,搶抓“界牌小花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產品契機,打造“花生好事”高端伴手禮、小花生堅果禮盒等系列拳頭產品,與電商直播結合,進一步叫響地方特色品牌,助力強村富民。同時,以生態文旅為切入口,打造淮南村健康果園、周莊村多彩菊花等主題電商直播基地,實現積聚人氣和帶動產業共贏。
招大引強才能更好激活特色農業發展動能。濱海縣大力推進農業項目引建,組織謀劃北京、浙江、山東、河南等地農業招商活動,排出活動、節點、優質主體、責任人“四張清單”,對標對表、登門招商。聚焦糧油果蔬、肉制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冷鏈物流等重點產業,緊盯項目信息,加強與農業龍頭企業對接,快簽約、快落地、快投產一批農業產業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項目,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如今的濱海,一幕幕美景目不暇接,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我們依托月亮灣度假區和黃河故道獨特景觀,以漁旅融合為抓手,打造三產融合體驗式旅游目的地;打造閱田農莊3A級景區,全面提升濱海地域旅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結合各鎮區地域特色,開發15條特色鄉村旅游線路,打造‘周邊游+微度假’熱門目的地。”濱海縣文廣旅局負責人說,濱海全區域推動農旅融合,深度挖掘黃河故道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和海鹽文化等旅游資源,串聯打造萬鳥天堂、月亮灣等特色節點,提檔升級梨花語景區、沿海自然風貌康養等旅游線路,豐富采摘、體驗等農業新業態,讓美麗鄉村變現“美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