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為“黃金帶”鑲上“綠寶石”!江蘇打造運河綠色文化帶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通過驗收

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

江蘇,是2500歲大運河的生長原點。790公里的大運河江蘇段縱貫全省南北8個地級市,是大運河河道最長、文化遺存最豐富、保存狀況最好和航運利用率最高的區段,至今千里賴通波。



2020年,交通運輸部將打造運河綠色文化帶列為江蘇省承擔的全國交通強國第一批試點任務之一。4年來,江蘇全面推進試點任務建設,完善航運基礎設施,提升航運裝備技術水平,提升航運服務品質,高標準完成各項任務。日前,江蘇打造運河綠色文化帶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驗收評分97.4分,等級評定為優秀。

與綠同行,黃金水帶上的綠色實踐

滟滟春水,生機盎然,在京杭運河淮安黃碼大橋段船行河上,兩岸風景如畫卷般展開。

“每次經過淮安段,沿著大運河行船,就像畫中游。”今年60多歲的黃石其“跑船”三十多年,對運河流變的點點滴滴了然于心,“現在,岸邊的違建不見了,水清岸綠,還建出了公園?!?/p>



作為京杭大運河的重要航段,京杭運河淮安段全長61.8公里,其中淮安船閘至九龍湖公園段被列為全省4個代表性航段之一。

“2019年10月,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建設;2020年,高質量完成淮安船閘至九龍湖公園段約16公里建設任務;2021年,全面實施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聚力將京杭運河淮安段打造成為集智慧航運、生態修復、文化旅游等于一體的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淮安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羅衍慶告訴記者,今年6月底,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全線將具備驗收條件。



從生態建設對象到綠色示范榜樣,如今的京杭運河淮安段,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流淌千年的京杭運河淮安段被賦予綠色新動能。目前,淮安內河集裝箱吞吐量持續位居全省內河第一,建成全省內河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專用碼頭,為京杭運河沿線地區外貿業務架起連通世界的通道。

千里運河,迤邐穿行?;窗捕蔚娜A麗轉變,是江蘇綠色現代航運建設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江蘇不斷完善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綠色航道建設專項行動,累計新建和修復生態護岸4.2萬米,實施綠化提升面積約146萬平方米,完成航道疏浚463萬立方米,京杭運河沿線可綠化區域綠化率98%以上。錨定2026年,江蘇提出更高目標,計劃建成(準二級)及以上航道里程超1100公里,三級及以上干線航道里程達到2800公里,將京杭運河江蘇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打造成為全國內河航運標桿。

揚帆起航,大型船舶駛向綠色低碳

船舶從京杭大運河淮安段駛出,向南行駛,約2天的時間,行至無錫段。

作為航運主干河流,京杭運河無錫段2023年船舶通過量超過44萬艘共計3.4億余噸,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航道”。

運河之上,船只往來如梭。隨之而來的,船舶污染防治成了無錫面臨的必答題。

2023年9月,無錫市人民政府出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無錫”實施方案》,要求加快推動綠色船舶發展。一方面大力推廣節能環保技術,全面推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舶應用,加快現有高耗能、高排放運輸船舶的淘汰更新;另一方面推進純電池動力技術在內河船舶應用,引導建造、改造內河電動船舶。



“當前,水運具有運能大、成本低等優勢占比,大河新生,綠色低碳已成為船舶航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越重量級的船舶,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也將越高。”無錫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敏豐介紹,按照相關規劃,無錫將穩妥推動現有航行于長江干線、京杭運河等中長距離、2000噸級以上的運輸船舶實施應用LNG能源的改造。推進純電池動力技術在內河船舶應用,引導建造、改造內河電動船舶。到2025年,內河純電動集裝箱船舶應用取得突破。

記者了解到,其實推動綠色船舶建設已不是將來時,一系列配套工作已經啟動。在提升航運裝備技術水平方面,江蘇實施綠色船舶發展專項行動,淮安“翔宇101”“翔宇102”和“漢唐常州”等一批標準化集裝箱專用船舶相繼投入運營,完成首艘120標箱純電動內河集裝箱船首航,運河沿線累計建成LNG加注站7座,推動“LNG換罐補給模式”集裝箱船首航。實施船舶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建立健全船舶污染防治長效機制,開展船舶岸電系統船載裝置改造工作,完善船舶防污設施設備。

智慧護航,“水運江蘇”再跨新臺階

日前,隨著蘇北運河宿遷段航道外場感知系統投入使用,蘇北運河航道外場感知系統試運行結束,全線基本投入正式使用。



在蘇北運河兩岸,平均每隔兩到三公里就樹立著一根“白桿桿”,可別小看這些“白桿桿”,它可是蘇北運河“千里眼”“順風耳”的重要載體,上面安裝了蘇北運河航道外場感知系統各類外場感知設備,可以實時采集運河航道以及船舶航行過程中的各類數據。

“和以往相比,外場感知設備已成為工作人員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我們直接可以利用視頻監控確認船舶位置、識別船舶身份。對于船員反映的航道問題,可以利用該系統實時查看實際情況,做出準確判斷,準確回復?!碧K北航務管理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這些感知設備收集的感知數據,可以實時完成對航閘的智慧化管理、航道密度分析和待閘預測,為智慧船閘運行提供支撐,提高航道保暢能力。

除了智慧監測系統的應用,面對龐雜的航道事務,蘇北航務管理處在全國同行業率先建成“智能調度系統”,使閘室平均利用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相當于在蘇北地區又建了一條年通航量千萬噸級的“新運河”。

好風憑借力,乘著智慧航道建設的東風,“水運江蘇”建設再上新臺階。近年來,江蘇實施智慧運河專項行動,累計建成2500公里內河電子航道圖,實現京杭運河江蘇段電子航道圖全覆蓋,率先開通首個內河船舶手機導航系統,建成京杭遠河運行調度與監測系統,推出“船訊通”“水上ETC”便民服務措施,建成推廣內河船舶智能過閘系統,實現全省航道船閘聯網運行收費。此外,根據《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到2026年,江蘇將全面建成內河干線電子航道圖,完善基于智能手機的船舶全航程可視化精確助航,建成全省干線航道運行調度與監測系統,探索京杭運河全線船閘聯合調度,推動全省船閘由區域集中控制向全網聯合調度邁進。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孫秦旺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