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當前,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的歷史交匯期,各級各類學校必須高質量上好思政課,引領學子立志報國。
配齊建強思政隊伍,拉緊紀律約束的“琴弦”。教師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是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堅守三尺講臺,立德樹人的的教育工作者們,之所以受人尊重,就是因為他們始終秉持著為國育人的愛國之心,牢牢將家國情懷深植學子心田。但之前發生過的毒教材事件以及一些教師發表不當言論事件都反映出思政隊伍建設仍需久久為功。各級各類學校必須加快構建完備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和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要施行“師德一票否決制”,依法依規嚴懲失德失范行為,引導廣大教師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同時,要在教育部等部門規定配齊思政課教師外,以在評獎評優、職稱評聘等方面向思政教學成果突出的教師傾斜,鼓勵引導其他各科教師參與到承擔思政課程的任務中,形成協同效應。
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提升鑄魂育人的實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在新時期,面對不同文化和知識交流碰撞,學生們的價值觀發生一定變化。因此,學校要在充分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特征與規律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思政教學方式方法,推動思政課的建設和發展。通過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熱情和主動性。通過開創“翻轉課堂”,轉換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重新分配課堂時間,實現灌輸式教育和啟迪式教育的有效銜接,增強思政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借助“慕課”平臺等,圍繞實際教學的需求,依據學生學習情況,合理安排教學資源,提高思政教育質量。此外,要利用好校報校刊、校宣傳欄、校園廣播等宣傳渠道,常態化舉辦思政專題知識講座、競賽、文藝匯演等活動,打造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大課堂。
用好用活紅色資源,燃旺信仰之炬的火焰。紅色文化資源是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形成的特有的優秀文化資源,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退役軍人事務部等四部門聯合提出積極發揮烈士紀念設施紅色教育陣地作用,引導廣大青少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各級各類學校要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充分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具備的教育價值,并同課本章節進行高度融合,推動思政教育進課堂、進頭腦。要以課外實踐和體檢為依托,結合抗戰勝利紀念日等特殊時日,組織前往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參觀學習,借助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內涵。要打造沉浸式的教育環境,通過建設紅色文化長廊、廣場等,讓紅色文化浸滿校園,令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政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激發愛國之情。(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