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波臺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3.81萬億元,同比增長5.7%,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7.81萬億元,增長4.9%;進口6萬億元,增長6.8%,“雙增長”折射中國經濟活力足。
產銷兩端發力,“中國制造”支撐有力。我國擁有完備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形成支撐外貿增長的綜合比較優勢。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這為生產供給體系有效響應外貿需求奠定了堅實基礎,前4個月,從出口產品類別來看,從技術密集的機械、電子產品,到傳統的勞動密集、原材料等品類,對4月出口增速的拉動值較上月均有上行。其中,船舶、電動汽車、機械等“中國制造”代表產品行銷海外,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08.4%、28.3%、16.2%,帶動機電產品共計出口3.39萬億元,同比增長6.8%,占出口總值的59.2%,這背后是外貿企業依托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從生產成本、技術含量、品牌塑造等方面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廣交會等高規格展會的舉辦,為“中國制造”走出去、打開國外市場搭建了橋梁與平臺。
企業齊頭并進,“活力因子”競相迸發。企業是外貿發展的主體力量,也是激發增長動能的“活力因子”。前4個月,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數量同比增加8.6%,活力充沛。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數據均有顯著增長,說明我國企業在應對新形勢、新變化時敢闖敢干,在投資、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和市場開拓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民營企業再次顯示出創新創造活力與優勢,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增加10.1%,進出口值同比增長10.7%,占外貿比重達54.6%,比去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同時,國有企業進出口2.21萬億元,同比增長2%,占外貿總值的16%;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02萬億元,占外貿總值的29.1%。可以說,廣大企業積極“出海”搶訂單、拓市場,是外貿持續增長的底氣所在。
政策持續加持,“貿易伙伴”不斷擴容。外部環境越是復雜、不確定,越需要政策的穩定持續加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年初以來,我國接連出臺一系列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涵蓋跨境服務貿易、數據跨境流動、金融開放等多個領域,充分顯示了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和行動,為廣大國內外企業營造了更為穩定和確定的環境與預期。從貿易對象看,前4個月,我國對美國等傳統市場進出口由降轉增,對新興市場進出口持續向好,其中與美國貿易總值為1.47萬億元,增長1.1%,占10.6%,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6.4%,對拉美、非洲、中亞五國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11.7%、7.7%、17.9%,均高于我國外貿整體增速,外貿伙伴更加多元,也為實現“質升量穩”目標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