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學校思政課建設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更加鮮明,思政課教師樂教善教、潛心育人的信心底氣更足,廣大青少年學生“四個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奮發昂揚,思政課發展環境和整體生態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
講深“大思政課”,推動啟智潤心。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通過扎實的思政課,為青少年撥開眼前的迷霧,指引正確前行的方向。2024年春季學期,全國200多所高校的100余萬名學生齊聚“云端”,加入到清華大學“形勢與政策”課學習中;安徽師范大學定期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文化名家進高?!钡任幕顒?,開設“德雅書苑”“徽學宣講營”等人文講座,打造“人文的思政課”,不斷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南京理工大學《“檔案見證紅色江蘇”十講》公共選修課上,思政課教師講述戰役細節結合珍貴實物檔案,讓同學們直觀、立體地感受人民群眾的磅礴偉力,領悟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密碼……如今,思政課不再是“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填鴨式的“硬灌輸”,也不再局限于一張黑板、四面墻的課堂教室,而是結合生動實踐,講好高深理論,在潛移默化和潤物無聲中上好這堂關于理想、關于信仰、關于人生的校園“金課”。
講實“大思政課”,激發家國情懷。辦好思政課,就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從湖南“我的韶山行”、寧夏固原“百里祭英烈”等“行走的思政課”廣受好評,到274萬個大學生創新實踐團隊、1233萬人參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上好思政課,要建好用好各類實踐教學基地,以“小課堂”鏈接“大時代”,把思政課堂搬到紅色基地、田間地頭、改革開放前沿等更多現實場景,用更宏大的視角講授“行走的思政課”“場館里的思政課”,讓青少年近距離洞察社會、觀照時代,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赤誠情懷,把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統一起來,引導青少年把個人理想和國家需要緊密相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火熱實踐。
講活“大思政課”,照亮青春底色。時代在變,發展在變,“大思政課”也需與時俱進。如何展示新氣象新作為?關鍵要傾力打造有滋有味、營養豐富的思想“大餐”,讓“大思政課”韻律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無論是教師隊伍不斷壯大,還是培養培訓不斷加強,再或是社會影響不斷提升,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上好思政課要尊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信息接受習慣、偏好,不斷創新話語表達和教學方式,讓思政課不僅有用有益,且有趣有味,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差異化的教學,調動青少年學習積極性,在雙向互動、交流研討的互動教學中培養青少年的思辨能力、主動思考能力,提升教學效果。青春可以有萬種模樣,而奮斗的青春最美麗?!按笏颊n”就如那束溫暖的光,照亮前行的路,激勵一代代青少年,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篤立鴻鵠之志、激揚青春夢想,勇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展現出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