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宿遷沭陽:三業聯動變“勞務輸出大縣”為“返鄉經濟大縣”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宿遷市沭陽縣將返鄉創業就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大力實施“歸雁工程”,產業、創業、就業“三業聯動”,成功吸引28.2萬人返鄉,開創了縣域高質量創業就業新局面。



做強產業支撐

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創業質量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穩增長才能穩就業。近年來,沭陽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大力發展工業主導產業以及花木電商、快遞物流、圖書交易等特色產業,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對就業的支撐力。

做強花木電商產業,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我們村雖然有300多年花木種植史,但以前村里的年輕人基本外出務工了,直到近些年才靠花木電商產業徹底改變了生活,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敏說。“90后”的她也是返鄉創業大軍中的一員,2017年通過“返鄉興村新村干”選拔成為雙蕩村黨總支副書記。

從“一產為主”到“三產融合”,讓村里有了兜底的支柱性產業。借助互聯網經濟的“東風”,沭陽積極搶抓數字鄉村建設機遇,探索“互聯網+三農”模式,推動花木產業轉型。通過鎮村引導扶持,一批鄉土大師建設了“產、學、研、銷”一體化的直播基地,帶動農民就業增收。2021年以來,沭陽的一些花木電商主播由過去的單獨直播銷售創新為矩陣直播拍賣銷售花木,極大地帶動了“沭派”花木盆景銷售,讓“花木之鄉”稱號愈加響亮。年收入“一萬兩萬不算數,十萬八萬才起步,過了百萬才算富”成為沭陽花木產區農戶致富的生動寫照。

產業的蓬勃發展,為返鄉入鄉人員創業就業提供了更多資源和機會。目前,沭陽縣花木年銷售額突破300億元,直播銷售額占全國1/3。集聚各類活躍網店5萬余家,占淘寶、京東花木類店鋪的60%,帶動32萬本地人創業就業,并吸引2.4萬縣外人員到此“搭便車”“蹭流量”,成功創建了以花木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大力發展快遞物流、圖書交易,打造區域服務業發展高地。服務業是當前我國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沭陽縣三產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5%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達37%。

一方面,沭陽依托交通節點城市優勢,大力發展快遞物流、圖書交易等傳統服務業,構建“縣有園區、鎮有集中區、村有網點”的三級物流體系,建成全省首個快遞物流小鎮、首家“鄉鎮快遞園區”、首條“村級快遞一條街”,打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產品下鄉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區域性快遞物流樞紐,每年可承載快遞物流2億單以上。建成蘇北最大的國際圖書城,全縣從事出版物經營的企業有6000余戶,約占全省1/3,經銷全國80%出版社的圖書,成為全國第三大圖書集散地。

另一方面,沭陽聚力打造以電子商務(跨境電商)、信息科技服務、健康醫療特色產業為戰略支撐的現代服務業,陸續培育出A股上市企業1家、“四上企業”35家,包括傳智播客、鳳凰學易、百寶科技、中藝堂、春草閣等行業領先、輻射力強的優質企業。僅在沭陽縣南部城區的蘇奧電商產業園,就有500余家電商企業和賣家入駐,帶動就業4000余人,成功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

建設“工業強縣”,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帶動居民增收。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即使在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下,量大面廣的制造業企業在創新創業、穩崗就業方面依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圍繞綠色家居、紡織服裝、機電裝備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和17條重點產業鏈建設目標,當前,沭陽已培育規上工業企業98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5個,工業經濟為城鄉居民就業提供了30萬個就業崗位。2023年,沭陽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08元,增幅6.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91元、增幅5.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46元、增幅7.0%。

放大要素帶動

打造創業就業友好型城市

筑好巢還要引雁歸。近年來,沭陽先后出臺《沭陽縣鼓勵返鄉創業就業若干措施》《沭陽縣人社惠企政策18條》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打造創業就業友好型城市,讓外出的人想回來,讓回來的人有事做。

拓寬創業就業信息渠道,大力實施“歸雁工程”。“酒香也怕巷子深”,沭陽指導各鄉鎮完善外出人員“一庫兩平臺”檔案歸集,在蘇州、南京等城市,通過鄉賢驛站、駐地商會、頭部人力資源機構等設立沭商回歸和返鄉創業聯絡站,線上線下發布家鄉就業崗位、創業扶持政策,常態化推行云招聘、云推薦,通過外出慰問、回鄉懇談、新媒體信息、典型引導等多種方式,吸引更多有能之士回鄉創業就業。

常態化舉辦花木節和花木交易博覽會等節慶活動以及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盆景大賽等賽事,為創業者搭建成果展示、資源對接、學習交流平臺。開設“創業之路”“創業明星”等專欄,每年選樹先進企業和個人,推薦優秀人士進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賢隊伍,形成示范帶動效應,激發群眾創業熱情。據統計,在沭陽花木主產區,鄉鎮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率達60%。

共建共享創業孵化載體,實現創業者“拎包入住”。為了降低返鄉創業成本,沭陽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圍繞“一鎮一品”,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持續推進返鄉創業園、省市級創業基地等各類孵化載體建設,提供場地支持和配套的水電網等基礎設施以及創業培訓、政策咨詢、開業指導、融資服務、創業交流、跟蹤扶持等各類服務。

目前,全縣共建成國家級孵化基地1家、省級雙創示范基地2家、省級創業孵化基地4家、縣級返鄉創業園30個,孵化基地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孵化各類創業主體3000家。沭陽顏集獲評全省就業富民鄉村振興基地,宿遷市唯一。



精準對接資金需求,實施富民創業貸圓夢行動。對于普通創業者而言,資金往往是擋在面前的第一道門檻。為深入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沭陽先后出臺《沭陽縣富民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試行)》《沭陽縣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通過擴大擔保基金規模、放大貸款倍數、調整貸款利率、簡化貸款流程等,不斷加大對返鄉創業者的支持力度。創新信用貸款模式,對于信用良好的返鄉人員申請15萬元(含)以內的小額貸款,鼓勵和引導銀行采取純信用貸款方式放貸。推進“蘇崗貸”,每年發放“蘇崗貸”1億元以上。設立返鄉創業貸,與縣農行、農商行等銀行合作,對返鄉創業示范企業、先進個人發放貸款不少于3000萬元。近三年來,沭陽累計發放創業就業扶持資金2億元、電商貸2.2億元、創業擔保貸款8.4億元,小額扶貧貸款投放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縣市第一,扶持自主創業1.3萬人、帶動就業3.8萬人。2023年,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分別同比增長9.51%、5.34%,實現返鄉就業創業1.34萬人,扶持大學生成功創業490人。

免費開展創業就業技能培訓,重點抓好素質能力建設。技能培訓是一個持續性工程,沭陽扎實推進“技能沭陽”三年行動,圍繞創業就業需求和當前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普遍面臨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量身定制”覆蓋不同主體和各個階段的技能培訓。通過企業下單、培訓機構出單、勞動者點單、政府買單的“四單”模式,依托淘寶大學、農廣校、職業教育、人社部門職業技能培訓等載體,對創業就業人員免費開展技能培訓,并對參培合格人員給予補貼獎勵,讓返鄉人員免費長本事、創業有底氣。



傳智專修學院成立于2017年,是一所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工業4.0人才培養為主的應用型高等教育院校。“我院開創了‘項目驅動式教學、工作式學習、新型師徒制’等特色課程體系,更貼近企業用工實際和技能實戰,同時設置了‘先上學就業后交學費、雙證人才技能質保’等學生就業保障體系。目前學校首屆畢業生平均就業薪酬達每月8000多元。”傳智專修學院校長韓小姣說。近年來,沭陽培養了8200名產業帶頭人、3.3萬名農業經紀人、2.9萬名鄉土人才。全縣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超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超30%。沭陽還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技能銀行”,為解決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受限、培訓碎片化等問題,設立個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存儲個人信息、學習經歷、技能證書、競賽獲獎等信息,促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銜接互通,極大調動技術工人不斷學習新知、提升技能的主動性,也為培養符合新發展階段的技能人才隊伍增添助力。為健全技能認證評價體系,沭陽探索制定技能學分認證、轉換標準,對勞動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獲得的學分、證書、工作經驗等進行認定,進一步完善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成果積累和轉換制度,擴大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證書與技能等級證書互通互換機制,推動擁有職業技能等級的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2023年9月,沭陽發布了全國首個由縣級單位承辦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盆景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發放‘盆景技師’‘沭陽花匠’和‘沭陽大工匠’等榮譽證書,讓5.3萬名農民持證上崗。”沭陽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周銘敏說。

提升服務保障

解決返鄉創業就業后顧之憂

解決歸雁引回來,還要留得住。沭陽始終把優化政務環境、就業環境、生活環境等服務保障放在重要位置,免除“歸雁”各項后顧之憂。

讓沭陽成為返鄉創業的“磁場”、就業的“沃土”。沭陽將返鄉創業融入全縣發展大局,調整縣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和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就業創業重大決策問題,及時制定政策措施。

打造15分鐘創業就業服務圈。沭陽在縣級層面建立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在各鄉鎮(街道)成立“家門口”創業就業服務站,在各村(居)設立創業就業聯絡站,形成覆蓋縣、鄉、村三級創業就業服務網絡,讓返鄉人員在家門口即可享受高效便捷優質的創業就業服務。在服務上,沭陽成立了由政策專家、會計師、律師、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創業成功人士等組成的返鄉創業聯盟和創業指導專家服務團,組織開展“雛鷹計劃”“創業訓練營”,為創業青年開展“一對一”“師帶徒”的全周期創業輔導。2023年,沭陽共開展返鄉創業企業服務7000余人次。

降低個體經營準入門檻。鼓勵失業人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低收入家庭、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創辦小規模經濟實體,放寬新注冊個體工商戶營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小店創新創業集聚發展,創造更多靈活就業崗位。2023年,全縣新增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3.44萬戶,新增個體私營經濟注冊資本369.35億元。

建設零工市場和零工驛站。針對靈活就業人員,沭陽在城區及馬廠鎮、賢官鎮、高墟鎮等8個鄉鎮(街道)建成“零工驛站”,不斷拓展零工市場覆蓋范圍。搭建綜合性的“零工市場”就業服務平臺,促進用工主體與返鄉人員精準對接。



讓新就業群體有工作、更有地位。不同于標準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以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外賣配送員等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的工作環境復雜、工作強度較大、社會認同感較低、就業保障機制不健全,如何加強對新就業群體的關心關愛也是沭陽關注的重點。保障群體“安全感”。新就業群體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去雇主化帶來的維權難問題,沭陽縣充分發揮人社局、司法局、工會等新就業群體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職能,在落實好基本的社保政策規定基礎上,向新就業群體開辟維權綠色通道,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輔導等服務,保障新就業群體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并為快遞和外賣送餐行業從業人員購買了補充交通保險。增強職業“榮譽感”。選樹先進典型,對群體中表現優秀、作用發揮明顯的,優先推薦參與各類評先評優。2023年,沭陽有2名新就業群體獲評各級勞動模范、青年五四獎章和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4名新就業群體從業人員當選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同時,加大宣傳報道力度,在大型商超等人員密集場所常態展示先進典型事跡,開展“希望下一個是你”活動,用先進典型彰顯榜樣的力量,增強新就業群體職業榮譽感。提升工作“幸福感”。為了給新就業群體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沭陽積極建設新就業群體綜合服務中心,并按照城區騎行10分鐘、鄉鎮30分鐘標準,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快捷酒店、小區值班室等場所,建成4類231個“車手微家”服務站點,提供“醫食駐行”等貼心服務,讓新就業群體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餓了能熱飯、冷了能取暖、熱了能乘涼、休息有書讀。



讓返鄉人員對城鄉生活不再有明顯落差。在不斷優化創業就業環境之外,沭陽還大力推動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均衡化,拉近城鄉生活差距。在便利就醫方面,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以縣域兩家三級醫院為龍頭,成立醫共(聯)體,將縣級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讓群眾就近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暢通異地就醫轉診通道,擴大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院范圍。

在促進教育均衡方面,“十三五”以來,每年投入20億元左右推進“學校聯建工程”,扎實推進名校、名師、名學科“三名”工程和教育現代化建設,舉全縣之力打造“蘇北教育強縣”,高考成績始終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在完善人居環境方面,大力推進城鄉公共空間治理,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示范縣。農房改善工作獲得省政府大督查通報表彰。

來源丨沭陽縣融媒體中心 朱成林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