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新質生產力催生條件之一。貫徹落實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要求我們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突出強鏈補鏈延鏈,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不斷提升江蘇在全球產業版圖中的位勢和能級。
產業是生產力的重要載體,科技創新成果只有產業化才能成為社會生產力。無論是“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還是“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都表明現代化產業體系與新質生產力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對江蘇而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做強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基,既關注產業的未來,又關注未來的產業。
新興產業要“厚積成勢”。新興產業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江蘇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四成,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50%。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著眼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強要素保障和政策落實,發揮好政府產業基金引導作用,鞏固新能源、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產業優勢,培育壯大商業航天、低空經濟、大數據等產業,推動產業聚鏈成群、集群突破。
未來產業要“搶灘競跑”。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導力量,必須高度重視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秉持以未來產業開創產業未來,加強對世界科技前沿的戰略預判和跟蹤研究。要著力搭平臺、建體系、拓場景、育產品,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合成生物等成長型未來產業,積極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等前沿性未來產業,加快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努力搶抓未來發展先機。
傳統產業要“煥新蝶變”。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在產業鏈供應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江蘇傳統產業具有領先地位,創造了規上工業六成多的營收、五成多的利潤,這是產業發展的“基本盤”。要抓住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機遇,以“智改數轉網聯”為牽引,加強技術改造,推動數字賦能,支持面廣量大的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持續鞏固領先地位,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是江蘇必須回答而且要回答好的重大時代課題。我們要用好創新這一寶貴基因,發揮好制造業這個發展優勢,為產業賦予創新的“翅膀”,為科技成果落地培育強大的“基石”,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和持久動力。
新華日報 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