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個周六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遺產日”與傳統節日端午節巧遇,江蘇各地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主題活動,讓人民群眾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共享文物非遺保護新成果 全省推出500余項活動】
6月8日晚,在宿遷皂河龍運城濃郁的古風中,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蘇省系列活動拉開帷幕。借助“裸眼3D”技術,呈現出非遺與當代藝術交織、文物與現代文明碰撞的唯美畫卷。現場發布了2024年全省文物、非遺宣傳展示重點活動,公布江蘇13家新晉國家一級博物館和首批60個省級非遺工坊名單,展現了江蘇文物非遺保護的豐碩成果。
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重頭戲,2024年“水韻江蘇·樂購非遺”主會場線下活動也同步開展。活動以非遺工坊、老字號為重點,邀請100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共6000余件非遺產品參展,打造出一個聚人氣、接地氣、煙火氣的文化消費場景。
游客孫亞楠說:“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人民群眾都能感受和體驗非遺。”
非遺傳承人施莉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遺傳承當中去,把我們中國的文化發揚光大。”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恰逢端午假期,全省各地圍繞“保護文物,傳承文明”這一主題,線上線下聯動舉辦500多項宣傳展示活動,讓市民和游客們盡享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在淮安,當地推出主題畫展暨端午奇妙游互動體驗系列活動,觀眾可動手體驗農民畫和木版年畫制作過程,感受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內涵;揚州舉行各類展示展銷、社教活動、非遺制作體驗,帶領市民游客暢享非遺購、探訪非遺味、共赴非遺游。
揚州邗江區文體旅局副局長夏邦杰說:“結合傳統節日,圍繞本地的特色和非遺項目來開展。同時,我們要通過傳承人培訓,讓傳承人到村、到社區去展示非遺項目,讓老百姓能體驗非遺項目,將非遺傳承好、保護好。”
【多彩民俗融合煥新 傳統文化“活”起來】
今年端午假期,江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場景不斷推陳出新,讓市民游客在沉浸式的互動體驗中品味端午民俗的獨特韻味。在常州,來自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多個國家的外籍友人齊聚一堂,大家掛艾草、包粽子、穿漢服,體驗傳統手藝,感受節日溫馨;在南通、鹽城,青少年代表走進博物館、藝術館,一起做香囊、逛展館,沉浸式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在蘇州,投壺、射箭、點雄黃等一系列與端午習俗有關的創意互動,引得不少市民游客駐足體驗,古琴、香道等文化藝術表演,為大家帶來一場古今交織的文化盛宴。
游客裴女士說:“很新奇的,因為以前去園林沒有看到過這種茶藝展示,太愜意了。”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畢然 徐徐 王振杰 供片臺/宿遷 揚州 淮安臺 蘇州臺 常州臺 連云港臺 啟東臺 東臺臺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